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嬸”張秀雲“艇”棒!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3日 0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日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6年前征戰奧運

  中間兩度缺席

  36歲的她如今重回巔峰

  “大嬸”張秀雲

  “艇”棒!

  特派記者 伊志剛

  早報倫敦電 這是一篇寫在決賽之前的新聞,因為主人公帶給人們的思索與感動,已經無關金牌和成績。

  在當地時間昨天下午舉行的倫敦奧運會賽艇女子單人雙槳半決賽中,36歲的中國老將張秀雲以7分45秒58如願以償地獲得小組第二進入決賽。

  這個未盡全力的成績意味著,這位中國賽艇隊裏年紀最大的老將競技狀態又趨巔峰,仿佛重回16年前。

  1976年生的張秀雲,如果論資排輩,至少應該是中國賽艇隊教練級的人物,但目前卻仍然與小十幾歲的後輩們同場競技,只因為她的職業生涯太過坎坷,遺憾頗多。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僅以1秒之差屈居銀牌,當時只有17歲的張秀雲被國際賽艇協會技術部主任道爾 米爾森稱為“未來的賽艇天才”。賽艇項目有項檢測數值叫最大吸氧量,張秀雲的此項數據已接近男子水平,這在全世界女運動員裏都屬罕見。

  但張秀雲的職業賽艇生涯在此後幾年陷入了巨大危機。2000年悉尼奧運會,精心準備了四年,卻在最後關頭倒在一個與興奮劑沒有瓜葛的血檢指標上,她的第二次奧運會之旅還沒出發就已夭折。

  接踵而至的,是所有運動員的天敵:傷病。而張秀雲面臨的困難,比別人都要麻煩和危險得多。

  2003年,張秀雲在訓練中被查出心率過快,平常走路時已經達到130多次。醫生的警告是,“如果不手術,可能有猝死的危險。”

  一名賽艇運動員,如果無法堅持上大運動量訓練,等於自我放棄。一個28歲的人,被稱為有一顆“80歲的心臟”,這樣的身體怎麼去參加奧運會?

  年輕時從事過賽艇運動的何振梁先生與張秀雲有著深厚交情,在他的安慰和鼓勵下,張秀雲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不是該繼續走在奧運圓夢的道路上?

  接下來的生活,是在治療、休養和特殊的訓練中度過的。期間,她還當上了媽媽,還在北京體育大學念到了碩士。

  張秀雲在有嚴重心臟病的情況下,還能從事賽艇運動,並保持在世界最高水準,這也成為了很多專家研究的課題。有人説這種搏命法不值得,奧運會終究比不上生命重要。但她告訴記者,沒那麼嚴重,因為這麼多年,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她已經知道該怎麼對付自己的傷病。

  四年前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年過而立的張秀雲又與獎牌擦肩而過。幾乎沒有人認為,四年後,這個“大嬸”級選手還能堅守到倫敦。

  可是大家都看走眼了,她真的來了,還走到了最後。

  中國賽艇女隊的教練曹棉英説,賽艇不只是年輕人的項目,不僅比的是體力,更主要是比技術和經驗,而在後兩項上,放眼倫敦伊頓多尼湖,無人能及張秀雲。

  曾經被太多的運動醫學專家認為不能從事賽艇運動,否則就得坐輪椅的張秀雲,又回來了。

  這讓人想起多年前有人評價她的一句話:“在這個中國賽艇女運動員身上,有些未知的東西,值得運動界、運動醫學界認真研究。也許是我們對自身認知的膚淺,對運動規律的掌握還遠遠不夠。”

  北京時間8月4日16點50分,女子單人雙槳決賽,關注張秀雲,無論輸贏,她已是生命的勇士。

熱詞:

  • 張秀雲
  • 女子單人
  • 賽艇運動員
  • 最大吸氧量
  • 大嬸
  • 大運動量訓練
  • 傷病
  • 女隊
  • 半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