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今昔“訂婚照”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1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時的訂婚照幾乎都是一種姿勢,即“男左女右”的坐姿,多為2寸半身,照全身的極少,原因是捨不得花錢。

  □張功基

  新中國成立以前,蓬萊一帶鄉間青年男女訂婚沒有“訂婚照”一説,即使有也屬於鳳毛麟角。現在鄉間偶能見到的一些褪色泛黃的“訂婚照”或“婚禮照”,拍照時間一般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而且均是當時闖關東者、外出經商者或鄉紳等大戶人家婚娶時留下的紀念。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蓬萊境內幾乎每個公社都設有照相館,隸屬於供銷社管轄。當時的照相館只能拍一種“黑白照”,因之青年男女的“訂婚照”,初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而其真正成為蓬萊鄉間婚嫁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則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之後。

  拍“訂婚照”,俗稱“照相”,是當時青年男女婚嫁中的一個專用稱謂。照相一般在訂婚儀式舉辦之前,哪個村只要一提起“某某人照相了”,人們便知某某人已經“訂婚”。那時男女自由戀愛的並不多,所以在整個婚嫁程序裏,只要一旦照了相,男女雙方的婚姻關係也就基本確定下來。當時照相一般都在蓬萊城裏的照相館,邊遠地帶則選擇相鄰和相近的縣城或公社照相館,如蓬萊城西北溝公社西南部一帶多在黃縣城(今龍口市黃城)的照相館,一來城裏照相館的手藝高,二來只見過一兩次面的未婚小兩口,也好借此到城裏“逛一逛”,並買點小禮品互相贈送。照完相的當天,不論中午或傍晚,雙方既可到男方家,亦可到女方家,家裏都會盛情款待,街坊鄰居和親戚朋友也多會來看“新女婿”或“新媳婦”。後來發展到照相的當天中午,男方還要宴請媒人和本家長輩,一般設兩桌,男一桌,女一桌,這種做法,幾乎成了那個時代男婚女嫁的“前奏曲”。

  當時的訂婚照幾乎都是一種姿勢,即“男左女右”的坐姿,多為2寸半身,照全身的極少,原因是捨不得花錢。相片上的題詞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即“訂婚紀念”外加“年月日”,如果需要贈送親朋好友,就得另外加洗幾張。文化大革命期間,訂婚照中的男女多手持《毛主席語錄》本,而“革命伴侶”、“紅心向黨”、“志在四方”等具有時代和政治色彩的詞彙,也成了訂婚照題詞的主流。另外,在“彩照”尚未出現之前,“黑白照”還可以“上色”(染色),儘管色澤遠不如後來興起的“彩照”,但相比“黑白照”而言,確實漂亮了許多,一時間成了青年男女競相追逐的時髦。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黑白訂婚照”終於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訂婚照開始進入了色澤絢麗的“彩照”時代。從上世紀90年代起,訂婚照又被浪漫多姿的“婚紗照”所替代。發展至今,婚紗照越發情趣盎然,儘管價格不菲,但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戀人卻趨之若鶩,洗印後該“放大”的放大,並且彙編成冊,成為一生中最美好的紀念,甚至有很多中老年夫婦也到影樓補拍“婚紗照”,以此彌補青年時代的遺憾。

熱詞:

  • 訂婚
  • 訂婚儀式
  • 彩照
  • 照相
  • 婚紗照
  • 訂婚照
  • 黑白照
  • 革命伴侶
  • 年月日
  • 前奏曲
  • 搜索更多訂婚 訂婚儀式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