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倫敦奧運視點:感受奧運 吸收“正能量”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倫敦8月1日電 題:感受奧運 吸收“正能量”

  中新社記者 沈嘉

  “正能量”這個詞最近在中國社會討論得很多,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 懷斯曼的同名書的中文版也剛剛問世。

  時下正在倫敦舉行的奧運會,無疑具有“正能量”的特質。“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本身就能吸引人、感染人、激勵人。

  正能量在奧運會上,並不局限于高水準的競技對抗。

  那些奧運競技場上的傳奇“老兵”們,也是正能量的載體之一。

  在倫敦奧運體操賽場,當39歲的約夫切夫在男子體操吊環資格賽拿到晉級名額時,獲得全場最響亮的掌聲。這名保加利亞老將不僅憑藉他的技術,更憑藉他的堅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代表德國隊出征的女子體操選手丘索維金娜也是。當37歲的她第六次站在奧運會賽場時,仍然像加農炮射出的炮彈一樣快速靈活。她為患白血病兒子而戰的故事,曾在北京奧運會上感動過無數人。

  還有71歲的日本馬術選手法華津寬,此次倫敦奧運會的最年長者。他的從容與自信來自對人生的參透與感悟,“生活有起有落,我也會屢敗屢戰”。

  奧運賽場上有關正能量的人和故事太多,譬如波蘭女將、有乒乓“維納斯”之稱的納塔利婭 帕蒂卡,這位23歲的獨臂姑娘用自己的首場奧運單打勝利征服了世界。

  以及被稱為“刀鋒戰士”的南非人奧斯卡 皮斯托瑞斯。他將參加田徑的400米和4X400米接力賽事,並因此成為全球首個參加健全人奧運會的雙腿截肢運動員。這名衝奧之路一波三折的傳奇男子,已被多個西方媒體評為本屆奧運會最重要國際運動員之一。

  正能量還在人性的光輝中。

  回首北京奧運會,當德國男子舉重選手馬 施泰納把亡妻的照片和奧運金牌高高舉起;當失利的美國射擊名將埃蒙斯將頭深深埋進妻子的懷中;當兩位歷經波折參加奧運會的伊拉克男子賽艇選手衝過終點線……那些經典鏡頭遠比勝負、比分數更為令人難忘。

  倫敦奧運賽場上,“正能量”的類型也有很多。

  譬如孫楊和樸泰桓,兩位泳壇巨星之間的光明較量就是其一。雖然最近媒體中出現了一些炒作兩人敵意乃至中韓體壇關係的新內容,但他們在比賽後相互鼓勵、相視而笑的畫面,讓那些人造的烏雲散去。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正能量”雖然存在,也需要心胸寬廣的傳播。

  傳播正能量,首先要避免發生令其受損的事。

  譬如在31日舉行的羽毛球比賽中,中國第一女雙戰韓國組合時涉嫌故意輸球,引發現場噓聲。涉嫌採取同一“戰術”的,還有另一場韓國與印尼組合的女雙之戰。也許可以將之解釋為“聰明的戰術”,但觀眾似乎不這樣看,“這簡直就是業餘比賽……中國是體育大國,應該給其他隊伍做個榜樣。”

  中國國內輿論也無法忍受説,這類做法骨子裏“戕害了體育精神”,最終即使贏得金牌,也會廣遭詬病。

  “正能量”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應有之義,如何發現它、感受它、傳播它、吸收它,是值得思考的。(完)

熱詞:

  • 正能量
  • 競技對抗
  • 丘索維金娜
  • 奧運金牌
  • 戰術
  • 賽場
  • 女雙
  • 維納斯
  • 老兵
  • 刀鋒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