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來自基層的報道】村官種蘑菇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1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甘肅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劉興元

  盛夏時節,地處永昌縣邊遠山區的紅山窯鄉麥熟杏黃,山花爛漫,一派田園風光。

  7月27日上午,紅山窯村村委會主任李長峰處理完村裏的事務後,徑直來到他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準備為上海的客戶組織發運1噸雙孢菇。

  今年40歲的李長峰還是紅山窯鄉晟信菌業公司經理。他和青海客商合資建設的食用菌工廠化種植基地,已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在當地小有名氣。

  李長峰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原是教育資源整合後閒置的一所村小學。院落裏10座彩鋼結構的大型菌棚一字排開,大棚裏的食用菌密密匝匝,菇香四溢。4棟32間空閒的教室也被充分利用了起來,每間教室裏搭建了5層鋼架結構的菌床,實行立體栽培。

  李長峰向記者介紹説,目前基地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1.4萬平方米,主要種植雙孢菇、茶樹菇、杏鮑菇、香菇,每年能種植兩茬,年産量可達32萬公斤,産值380萬元,利潤80多萬元。

  李長峰原來經營著一家澱粉廠,生意興旺。2010年11月,村民們看到他精明能幹,致富有方,便一致推選他擔任了村委會主任。

  上任伊始,李長峰敏銳地發現,一家一戶搞食用菌種植,不僅投入高,費時費力,而且技術標準不一致,産品質量難保證,打不開市場,效益很低。於是,他打定主意,&&搞集約化經營、工廠化生産,給鄉親們作出榜樣。

  第二年,李長峰拿出自己多年經商的積累,並動員村裏13戶村民入股,同西寧市一位客商合作,共投入180萬元,建起了規模化生産基地。

  由於基地採取工廠化生産模式,從進料、配料、消毒、裝袋、點菌種等各個環節均實行流水作業,既節約了人力成本,也統一了技術標準,確保了産品質量。同時,引進推廣立體栽培和二次發酵新技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平方米菌菇産量比普通大棚高出三四倍。基地裏建起了食用菌恒溫庫和烘乾、鹽漬生産線,按客戶需求提供新鮮的食用菌以及深加工産品,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建立了穩定的銷售網絡,為當地食用菌打開了外銷渠道。

  紅山窯鄉黨委書記朱中智説,作為村幹部,李長峰不僅&&致富、帶領群眾致富,還大膽探索,形成了食用菌集約化經營、工廠化生産模式。鄉上已經作出規劃,在全鄉全面推廣這一模式,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熱詞:

  • 食用菌
  • 李長峰
  • 村官
  • 立體栽培
  • 種植基地
  • 雙孢菇
  • 工廠化生産
  • 蘑菇
  • 基層
  • 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