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對"金融煉金師"要痛下狠手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媒體25日曝出英國央行對眼皮底下的銀行醜聞知情不報。英國央行早在2010年就對近期出現投資巨虧的摩根大通倫敦分部的業務模式存疑,但並未及時向美國金融監管當局亮出“紅牌”。

  無獨有偶,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同日在眾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時,有共和黨議員斥責這位前美聯儲紐約地區儲備銀行行長對巴克萊銀行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 R)知情不報。

  美聯儲紐約地區儲備銀行當了一回事後諸葛亮,稱早在2007年就察覺巴克萊銀行有操縱LIBO R獲利的嫌疑,並且在2008年6月向英國央行行長默文 金髮送了電子郵件,列出包括增加LIBO R報價銀行和提高LIBO R制定透明度等舉措,只是未被採納而已。誠然,蓋特納當年並非美國的最主要金融監管者,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都沒有向國會嚴肅彙報此事,更沒有協調國際金融監管當局對跨國“金融煉金師”痛下狠手。

  當前不僅是各國經濟金融化趨勢明顯的時代,也是金融國際化特徵明顯的時代,LIBO R的十種主要幣種的利率分別有6到18家報價行,其中美元利率的18家報價行就是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等多國銀行的集體行為。目前“金融煉金師”有恃無恐,跨境犯事屢見不鮮,巴克萊、匯豐等相繼捲入各類金融醜聞,降薪等舉措顯然已經無法讓富可敵國的“金融煉金師”膽戰心驚,歐盟委員會提議設立新法將操縱基準利率的行為定為刑事犯罪不啻殺一儆百的寶劍。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 沃爾夫建議對出現此類醜聞的銀行家進行重罰,同時要考慮改變對銀行家的激勵機制。

  其實要改變的不僅是銀行家的激勵機制、伴隨金融創新而演化的監管細則、資本金比率等防火墻,更要切斷金融業監管者和被監管者之間利益輸送的通道,減少美式“旋轉門”現象。在美國,今天是投行高管,明天是副財長的例子比比皆是,難怪乎擔任高盛一把手被稱為是上任美國財長的訓練大本營。

  近期,讓蓋特納、保爾森、伯南克在聚光燈下難堪的不僅只有巴克萊這一樁事。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推出了70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産救助計劃(T A R P),國會為了監督資金使用而設立了T A R P特別監察長一職,前任特別監察長尼爾 巴洛夫斯基(N eil B arofsky)出版的《救助》(Bailout)一書將火藥桶對準了蓋特納等金融監管裁判,因為T A R P不僅在項目設置上有讓華爾街數家巨頭獲利之嫌,而且美國國際集團(A IG)等金融“肥貓”左手拿救助資金、右手慷慨分紅也是蓋特納親批的,美國國際集團的一個廚師都拿到了7000多美元的分紅。

  聯邦檢察官出身的巴洛夫斯基疾惡如仇,他回憶2010年時分,前房利美總裁、時任財政部負責金融穩定事務的助理財長赫伯特 艾利森(H erbert A llison)以朋友的口吻提醒他,對財政部的批評不要太尖銳了,不然在華府樹敵太多,以後想在美國法院系統謀份差事都難。監管者和被監管者之間的利益輸送鏈條不切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所言的美國金融業“尋租”行為就難以終結,對“金融煉金師”的處罰將難下痛手,“泡沫-救助-泡沫”怪圈出現的頻率恐將增大。(蔣旭峰)

熱詞:

  • 金融時報
  • LIBO
  • 金融國際化
  • 金融創新
  • 金融監管
  • 金融穩定
  • 金融煉金師
  • 紅牌
  • 英國央行
  • 旋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