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能再幹“填海造地”的蠢事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1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著名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在廣東省科協科普論壇作報告時表示,我國生態環境的問題堪憂,填海造地、挖沙和炸島等人為活動已導致我國海岸海域806個小島消失,海岸線縮短近2000公里,濱海濕地損失近半。

  近年來,一些地方借國家強調發展海洋經濟之名,明確提出“向海洋要土地”,興起新一輪圍填海熱潮。據統計,2007年至2009年,僅國家海洋局查實的各地違規填海面積就高達140平方公里。目前圍填海每年新增的建設用地約佔沿海省區市每年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的13%-15%。這些新增土地除發展臨海工業外,很大一部分被用於房地産開發。當前“填海造地”過度開發,不僅加劇了房價調控難度,也潛伏著永久破壞生態、增加防災壓力、危及地區可持續發展等深層矛盾,必須引起重視。

  填海造地作為一種徹底改變海域屬性的活動,若論證不充分、管理不嚴格,將會帶來諸多弊端。比如:導致局部海域海洋生態系統的退化,對近岸海域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影響;破壞自然岸線,加劇海洋環境污染;改變原有的水文動力環境,破壞原有的泥沙衝淤動態平衡,導致海岸侵蝕加劇或者海岸的不穩定、港口和航道的淤積等。特別是由於海景房吸引大量居民集聚在海岸線上,一旦發生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後果十分嚴重。深圳就曾經出現過填海區大規模下沉、地裂、水質惡化等事故,甚至出現了“樓陷陷”。

  “填海造地熱”的背後是利益驅動。圍填海成本一般為每畝15萬元至20萬元,但地方政府轉手拍賣給開發商,每畝地價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為地方政府帶來豐厚的土地收益。開發商則以“海景房”為賣點,每平方米幾萬元賣給購房戶。受暴利驅動,當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現一股“填海建房熱”。以遼寧為例,按照國家海洋局圍填海總量控制規劃,2011年遼寧省圍海造地的面積僅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該省沿海6市規劃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是規劃面積的30多倍。

  要遏制盲目“填海造地”歪風,首先,要完善海域管理執法手段。現在很多違規項目被查處後,基本不可能還原于海,一般只能罰款了事。而相對於海景房暴利,罰款數額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懲處作用。其次,要完善海域使用審批。從某種程度上説,審批不嚴是“填海造房風”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何進一步加強海域使用審批,是海洋管理部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最後,還要加強社會監督。海域的使用和審批應當向社會和公眾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在必要時還要舉行聽證會,充分尊重社會和公眾的意見。

熱詞:

  • 填海造地
  • 海岸侵蝕
  • 房價調控
  • 泥沙衝淤
  • 海景房
  • 開發商
  • 濱海濕地
  • 海洋生態系統
  • 海域使用
  •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