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解放日報:是挑戰更是警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雖然享用了“中國製造”的實惠,但美國人對“美國製造”的情結似乎從未這樣強烈:奧運會還未開幕,就有個別美國議員嚷嚷著要把中國製造的美國隊隊服燒掉,換成“美國製造”;美國獨立日的前一天,一些“美國製造”的支持者,亦對星條旗由中國製造表示強烈不滿,呼籲國會立法保證聯邦政府只購買美國製造的國旗;近日,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也刊文,宣稱“美國工業的復興”和“中國製造業的終結”……

  這種將矛頭直指“中國製造”的論調,無疑充斥著美國大選年的政治因素,以及經濟不景氣而造成的焦慮和保守情緒。

  每個大選年,中國話題幾乎都會或多或少引發兩黨拉票的攻堅戰,而近些年來“中國製造”的強勢,也讓曾坐慣世界製造業頭把交椅的美國感到挫敗。2010年,中國製造業産出佔全球比重高達19.8%,超過美國的19.4%,讓美國走下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的寶座,這無疑讓美國産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奧巴馬總統也説,現在世界上最快的高鐵在中國,運行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在中國,這怎麼行?這些都應該是“美國製造”,美國要重振製造業。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媒體不但渲染製造業回歸的氛圍,也在不斷報道美國開始“重操就業”的案例。從生産筷子、玩具、傢具、熱水器到建築機械、汽車,直到美國南部的某個小城市長,也像我們的一些地方官員一樣賣力地招商引資……看上去,美國製造業的回歸,熱熱鬧鬧。《華爾街日報》説,2011年,美國製造業創造了23.7萬個新崗位。

  不過,“美國製造”雖看上去勢頭咄咄逼人,但就目前而言,雖然“中國製造”的成本在不斷上升,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具有優勢。而與成本更低的東盟國家相比,中國在基礎設施和熟練勞工方面的競爭力不言而喻,更不用説中國還擁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大部分商家都願意讓生産基地更靠近客戶。正如已故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對奧巴馬總統的直白回答,想把iPhone手機製造方面的崗位弄回美國?“這些工作回不來了。”

  雖然讓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的願望不一定能完全實現,也有一個過程。但美國高調提倡“製造業回歸”,要把“流失”的製造業奪回去,對“中國製造”而言,也是一種警示。

  某種程度上,重塑“美國製造”,是有戰略考慮的。2009年11月,奧巴馬就提出,要增加美國的生産和出口,從而使美國經濟建立在岩石而不是沙灘上。一方面,這一口號是為政績著想——製造業回歸能夠提振就業;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對過度依賴服務業和金融業的反思,而進行的産業結構調整,正是以往輕實業的發展模式,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製造業回歸戰略的重點,在於加速高端製造業和新興産業的發展,以通過産業升級,化解其製造業的高成本壓力,並憑藉自身技術和人才優勢佔領未來新的戰略制高點。這就提醒我們,不應忽視實體經濟發展,製造業是重要的經濟引擎,而“轉型”並不等同於“轉産”、“棄産”,“中國製造”仍應不斷堅固自身現有優勢,並加快“升級”為“中國創造”,為競爭做好準備。

熱詞:

  • 美國製造
  • 中國製造
  • 轉産
  • 華爾街日報
  • 中國創造
  • 福布斯
  • iPhone
  • 美國隊
  • 雜誌網站
  •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