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超:北京暴雨,敲響了“安全文化教育”警鐘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7?21”暴雨災害再次給人們敲響了重視安全文化教育、提高預防災害意識和能力的警鐘,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輕預防,重治理”的觀念,在災害面前預防做的不足,事後處理非常到位。預防是在事前做好準備,避免和減小損失,而治理是在事後開展,是為了彌補挽救損失。由於災害預防意識薄弱,在災難突發事件發生後已經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産損失就無法挽回。如果預防措施做的好,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降低災害危險帶來的損失,往往預防的投入遠遠小于災害帶來可避免的損失,預防比治理顯得更重要。

  薄弱的預防意識表現在政府、民眾及整個社會的預防觀念薄弱。我們更多的把責任歸結到天災及城市地下水排放系統排水能力差造成了內澇成海,其背後實質問題是政府安全預防意識的淡薄,城市雨水排放系統缺乏整體協調性,缺乏長遠規劃和預防意識。在“7?21”暴雨災害發生前,政府自身沒做好預防災害的準備,同時預警防範措施做的不到位,也沒有向每個市民傳達可能到來的暴雨災害及要做好災害的預防準備,人們常説天氣預報的變化速度比實際天氣變化還要快,經常會出現預報下雨外面陽光普照,預報晴天外面暴雨風加。所以即使當時天氣預報預報了會有大暴雨天氣,人們也表現出了對天氣預報的麻木和不信任,也就降低了對可能災害發生的警惕,再加上平時也沒有專門的學習逃生技能和防災的知識,缺乏逃生自救能力,很多人在暴雨災害面前顯的很被動,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反映了民眾的預防意識薄弱,整個社會安全預防災害意識的欠缺,並沒有形成全民災害預防的安全社會文化氛圍。

  提高全民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必須重視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本質堅持以人為本,安全教育管理的核心是預防,關鍵是提高全民應對災害及突發事件的預防意識,重要手段是宣傳教育,對象應該是全民,目的是提高應對災害危機的能力,挽救生命和減少財産損失。其中包括火災預防、洪澇災害預防、地震災害預防、旱災預防等等。雖然我國把每年的5月21日定為“防災減災日”,但是很多地方常常把防災減災當做成一陣春風,成為了個別人的事情,演練僅僅走個形式和過場而已,春風過後就拋在腦後。我們必須將安全文化教育貫穿始終,預防意識的培養和實際演練要落實到平時日常中,面對的對象應該是全民。面對著公共災害的處理,最重要的是預防,實現自救和他救,將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事後的拯救只能起到彌補作用,無法起到本質關鍵作用,必須改變“輕預防,重治理”的觀念。

  加強安全文化教育,建立災害預防體系和預警機制,政府部門應該做好預防災害的合理規劃,加大防災減災的投入力度,將預防的理念貫徹到每個角落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防範各種可能出現的災害危險;安全文化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普及火災預防、水災預防、地震預防等逃生知識和實踐能力教育,將安全文化教育成為教育每個階段的必修課和實踐課;加強全民安全文化教育,加大社會宣傳和引導,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全民預防災害的意識和逃生能力,在整個社會形成災害預防意識的觀念,從而形成全民預防災害的安全文化社會氛圍,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稿源:荊楚網

熱詞:

  • 安全文化教育
  • 暴雨災害
  • 王超
  • 火災預防
  • 排放系統
  • 防災減災
  • 和諧穩定
  • 內澇
  • 大暴雨
  • 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