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對口支援青海果洛:項目體現“上海理念”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16: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上海7月26日電(記者李榮)上海對口支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7名援青幹部,在當地被親熱地稱作“上海七兄弟”。他們在主動適應高原挑戰的過程中感受“高原精神”,同時在援青項目中體現“上海理念”,為高原經濟轉型出一分力。據悉,單單今年上海在果洛的對口支援項目,就涉及4大類23項,總投資達1億元。

  克服高原反應,是上海援青幹部的“第一關”。上海援青幹部、瑪多縣副縣長陳椰明説,瑪多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縣城駐地海拔4276米,氣候惡劣,氧氣稀薄。頭髮脹、腳發軟、講話上氣不接下氣,是初到當地的人最常有的不適反應。

  就是在這樣的高原反應中,援青幹部開始了在果洛的“融入”。與當地幹部一起,下鄉、入村、進帳,陳椰明逐漸熟悉了瑪多縣的縣情,掌握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和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基本狀況,搞不清的就認真聽,搞不懂的就主動問。另一位上海援青幹部張士偉被安排在達日縣。如今,他已走遍了達日的九鄉一鎮。

  上海的援青項目在一批批到位、一批批展開、一批批出效果。高原的豪邁,與上海人的“精細”,尋找到了結合點。

  上海援青幹部領隊朱禮福説,在援青項目的實施上,形成了一套精細的管理程序。記者仔細翻讀了一下,總共有15大項,分作建設前、建設中、建設後3個不同的階段,體現了上海人的精細。

  既不“越俎代庖”,又不失控缺位,這是上海對口援青項目實施的原則。

  據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統計,2011年第一批總投資2500萬元的8個試點項目,目前進展順利。2011年第二批項目也已按計劃推進,總投資達5000萬元。2012年的對口支援項目,總投資上升至1億元。

  以前,果洛州使用醫用氧氣,主要從440公里之外的西寧運輸,遇到道路塌方或極端天氣,會有“斷氧”之虞。上海在州人民醫院援建了一個制氧站,總投資600萬元,今年5月建成制氧。除了滿足全州農牧民的醫用氧氣供應之外,還可向國內外遊客供氧。

  本來以為制氧站日常運行會是一個“包袱”,但大家用新思路一算賬,卻算出全年的營業額約為80萬元。這個賬一算,州醫院的院長樂了。

熱詞:

  • 青海果洛
  • 對口支援
  • 包袱
  • 瑪多縣
  • 高原反應
  • 幹部
  • 項目實施
  • 總投資
  • 海拔
  • 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