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理洱海為何連年清?官方民間齊努力同治理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1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洱海,是雲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提起洱海,人們往往要與滇池比──它們都在城市近郊,比面積,洱海小;比水質,洱海好得多。

  “十一五”期間,洱海水質總體穩定保持在Ⅲ類。2011年,洱海流域持續大旱,降雨長期較少,入湖水量嚴重不足、氣溫偏高,但洱海水質有5個月達到Ⅱ類,7個月為Ⅲ類。

  全國有許多城市近郊湖泊,論水環境質量,洱海是其中的佼佼者。

  前不久,記者來到洱海邊上,了解到今年旱情仍未緩解,但1至5月洱海水質還是Ⅱ類,平均透明度超過2.6米,6月份水質為Ⅲ類。

  叫響“洱海清、大理興”

  母親湖兩次暴發藍藻,迫使人們環保覺醒

  在大理,“洱海清、大理興”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遊客到了大理市,住賓館、逛古城、進農村、走湖邊,這6個字時不時跳入眼中。在洱源縣,這句話變成“洱源凈、洱海清、大理興”,凸顯源頭治理的重要性。

  為什麼如此強調“洱海清、大理興”?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長許映蘇解釋,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滋潤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如果洱海出問題,大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成問題;如果保護不好洱海,州委、州政府就無法向世人交代。

  洱海不是沒出過問題。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流域人口不斷增長,生産生活侵佔湖體,入湖污染負荷不斷增加,1996年暴發藍藻,湖水透明度從4米驟跌至不足1米。2003年再次暴發藍藻,透明度又降到不足1米,局部區域水質變為Ⅳ類。專家警告説,再不抓緊保護治理,洱海就會變成第二個太湖或者滇池。

  這一情況驚動了國家和省、地各級政府。雲南省提出,要把洱海保護治理作為滇西中心城市建設的前提。大理州叫響“洱海清、大理興”,號召人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母親湖”。

  把洱海保護放在主導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高度,大理州不斷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洱海被列為全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十一五”期間,大理州的發展思路有6句話24個字,“生態優先”排在第一位。進入“十二五”,“生態優先”仍不動搖。

  州政府先後公佈實施了洱海水污染防治、水政、漁政、垃圾污染物處置、保護區內農藥經營使用、灘地管理等一系列單項管理辦法,基本形成了洱海保護治理的法規體系。

  大理市、洱源縣在洱海流域的16個鄉鎮設立了洱海管理所,洱海保護在基層有人辦事,有人負責。當地政府組織沿湖村民代表參觀滇池的污染現狀,以生動的現實對比教育群眾。從2009年開始,大理州將每年的1月份定為“洱海保護月”,確定188個責任單位,該幹什麼、幹得如何,最後都要考核評比。

  保護洱海從娃娃抓起。當地組織力量編寫了以洱海保護為重點的環保教材,中小學生上環保課,老師們既給學生們講“洱海清、大理興”的道理,也教他們回家後經常提醒長輩,不要往湖裏倒垃圾、污水,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

熱詞:

  • 洱海
  • 污染負荷
  • 湖泊生態環境
  • 生態優先
  • 十一五
  • 水質
  • 母親湖
  • 藍藻
  • 流域
  • 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