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時評]農業數據博弈中國不應失語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國際糧價暴漲,吸引資金蜂擁而至,導火索是美國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大豆和玉米産量前景堪憂。在這天氣炒作的背後,可以看到一場有關數據和話語權的較量。

  7月初,美國農業部發佈新一期農産品供需報告,大幅調低了大豆和玉米單産,下調幅度超出市場此前的預期。幾乎與此同時,中國農業部和國家統計局也相繼發佈數據,稱今年夏糧實現增産,全年糧食産量有望“九連豐”甚至“九連增”。

  然而,市場更傾向於利用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進行炒作,對於“穩糧價”的數據則有些熟視無睹。近期,國際糧食市場大幅上漲,芝加哥大豆、玉米、小麥價格連創新高,中國大豆和豆粕期價也幾度觸及漲停板。

  事實上,數據已經成為一種生産力,國外有學者提出“大數據時代”來臨,經濟決策行為將日益依賴於數據和對數據的分析,而不是基於經驗和直覺,“數據已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産類別,就像貨幣或黃金一樣”。

  在國際農産品市場上,為什麼美國擁有強大的話語權,這不僅與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農産品生産國和出口國有關,還在於它建立了一整套足以影響國際糧價的數據體系。登陸美國農業部網站,各種數據情況一目了然,尤其是每月的農産品供需報告,更是成為市場的風向標。   

  國外大糧商也非常重視數據的採集和分析。一家農産品貿易巨頭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説,該公司研究人員的數量甚至超過貿易人員,每一至兩周就要將全球各地的農産品供需情況匯總到“供需狀況研究平臺”,以提前發現價值和防控風險。

  反觀中國,作為農産品的生産、進口和消費大國,在供需和價格數據方面屢屢失語。這不禁讓人想起2004年的大豆危機,美國農業部先調低、後調高大豆産量,造成大豆價格從暴漲到暴跌,中國大豆産業由此蒙受重大損失。

  “數據話語權”的缺失更不利於國內糧食的生産和調控。有個例子很能説明問題,2009年底,政府部門認為玉米增産,而市場實際的情況卻是減産,不管是加工商、貿易商還是農民,都認為玉米價格應該上漲。有關部門卻基於玉米豐收的判斷,出臺了“臨時收儲”這樣有悖于市場真實情況的調控措施,對玉米漲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毋庸諱言,當前國內有諸多部門監測農産品生産和價格信息,但很多時候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數據的可靠、及時、公開缺乏有效的保障。應該利用農業規模化、信息化和現代化加速推進的契機,逐步建立起中國的農業數據體系和權威、統一、系統的發聲渠道,在國際農産品市場的數據博弈中佔一席之地。

熱詞:

  • 中國大豆
  • 失語
  • 玉米單産
  • 美國農業部
  • 博弈
  • 糧價
  • 增産
  • 供需報告
  • 農産品市場
  • 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