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通渭有座隴垛山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甘肅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宋代西部邊陲邊患莫過於西夏的進擾了。為固邊防犯,真宗天禧二年,築安遠寨(新中國成立後由通渭劃入甘谷,今安遠鎮),英宗治平四年築雞川寨(今通渭吉川鎮)。神宗初立,加大防犯力度,命韓琦主持邊務(今通渭甘谷為邊境),韓琦到任後急命楊文廣進築大甘谷寨(由通渭劃入甘谷,今大莊鄉),轄隴諾等五城堡。同年又築通渭寨(今通渭什川鄉),以鞏固邊防。

  有關史料在記載這段史實時,還提到為截擊西夏軍進犯而在距大甘谷寨二三十里之遙的地方(今通渭襄南鄉元家溝盆地)築了座噴珠城。此城和上述之隴諾城,古代名稱所指,需要考詳。其中關於噴珠城,作者依距離大甘谷寨的里程,西夏軍南犯的路徑,罕有的地表噴泉,以及相關傳説,作了推考,撰寫了短文《楊家城考軼》,論定今天元家溝盆地所稱謂的“楊家城”就是當年所築的噴珠城。此文發表於《天水日報》,以徵方家修正補充。但三年來迄無異義,那麼只好姑作一説了。

  至於隴諾城,本人以為當應從“鹿鹿山”之名稱中發掘線索,以企判定。因為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通過語言物化的符號人們可以了解上古社會。而與雅言相對稱的一種小區域性語言即方言,雖無規範符號(文字)記載,但同樣可以通過記錄方言的同音字可以考古。這兩種現象稱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音韻訓詁之學,其原理十分樸素而科學,這是我們民族的財富,為華夏民族所獨有。據此可以這樣看:依方言書寫的“鹿鹿山”當為“隴垛山”。係隴山形似堆積起來的麥垛,故古人命此名山為“隴垛山”。而相近在西的戰略城堡當依山名而命為“隴垛城”。此“垛”古代用方言寫為“諾”了。因當地方言把堆積之麥捆小的叫“堆子”,大的叫“垛(luo)子”,這種思維方式與天水把形似麥垛的沙岩山稱麥積山同出一理。奇怪的是通渭方言中將“垛”讀為“luo”,當時在戰亂年代,依山名而起名的隴垛城,沒有準確書為隴垛城,而用了同音字“諾”了,所以史書有隴諾之記。傳至現代,通渭將此城與縣城(在此城南)相對而稱為北城。北城正是宋朝的隴垛城,是依隴垛山而起名。隴垛之“隴”,平時單用讀“long”,而與垛(方言讀為luo)連讀時受後面一音節影響而讀為“lu”了,這是方言連讀垛時,丟了元音“o”所致。符合漢語演變規律。這樣,“隴垛山”在通渭方言裏讀為“鹿鹿山”了。故依山名而名的戰略城堡,志書裏沒有書為“隴垛山”而以“諾”代了“垛”,故宋史有“隴諾山”一名。因方言音變而引起的字變現象屬音韻學原理中的核心理論,此不贅述。僅以此原理為隴垛山正其名,實是用傳統語言學原理解決現實文化問題的必要途徑。明了了此一點,應糾正把隴垛山讀為或書寫為“鹿鹿山”,並説此山盛産鹿之訛,也要連帶糾正玉狼救唐王的訛傳。因此山並無鹿群出沒,史籍也無救唐王的記載。

  元鴻仁

熱詞:

  • 通渭
  • 隴垛山
  • 今通
  • 鹿鹿山
  • 隴垛城
  • luo
  • 方言
  •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