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南方日報:排水系統改造是個等不起的工程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0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2日,北京藍天微風,陽光和煦,與此前一日的暴雨傾城,宛如兩個世界。而就在一天之前,暴雨讓氣象部門一日五調預警等級,這是北京市氣象臺發佈自2005年建立天氣預警制度以來的第一個暴雨橙色預警。暴雨之後,相關部門用四個“歷史罕見”來形容這次突然來襲的災難。目前北京特大暴雨已致37人死亡,7人失蹤,數字更是令人震驚而沉痛。

  事實上,近年來暴雨過後可以“看海”的城市數量急劇飆升,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頗有點習以為常。只是北京這場兇猛的暴雨所帶來的破壞力實在驚人,房山區幾個小時的暴雨就幾乎下了平時全年的降水,釀成大災難。“721”暴雨之初,恐怕誰也沒有料到沒完沒了的雨水竟這般駭人。如果當初“看海”是一句玩笑話,是對城市排水系統不堪一擊的無奈,那麼在今天,當我們為這37條鮮活的生命逝去惋惜的同時,是不是應該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好好改良這城市裏遠不如地表光鮮亮麗的地下城?

  誠然,每次暴雨來襲,天災是主要原因,沒有這種短時強降雨,也不可能沖刷出這城市脆弱的底子。但是探究根本原因,還是泵站設施設計能力不足、地下排水系統能力差、雨量遠遠超過了設計的排水能力等老生常談的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在當下之中國已成為各大城市普遍的沉疴,少有的不怕水淹的城市,也都源自於年代久遠的“福蔭”。贛州就是這樣一個城市,位於城市之下的福壽溝修建於北宋時期,工程由數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專家劉彝主持,是罕見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統,雖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完好暢通;以北京而言,紫禁城亦是一個無論經受多大風雨,地面水永不淤積的成功典型。

  儘管廣州仍未遇到這樣駭人的暴雨,但“落大雨、水浸街……”卻是廣州人人熟知的歌謠。目前廣州市區85%的地區排水標準僅為一年一遇,此前廣州的水浸街整治過程中,水務系統按照普通地區2年一遇的標準,重點地區是5年一遇的標準進行排水能力升級,相對幾十年一遇的突襲暴雨而言實在微不足道。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城市空間擁擠,中心城區在現有淺層排水系統改造困難極大,這也是這些年排水改造不見顯著效果的關鍵原因。近幾次強降水,一些傳統“黑點”貌似經受住了打擊,暨南大學也不再是威尼斯分校,但是這也只是相關部門提早啟動了強排水措施的效果,把這裡的水抽到別處去了而已,卻未能從根本上治理內澇。

  最近,廣州探索治理城市內澇和雨水利用倒是有了新思路,就是利用深層地下空間建設“深層隧道”,廣州城區一旦下雨,雨水就將集中到“深隧”之中,徹底告別“水浸街”的歷史;而一旦乾旱,“深隧”之中的雨水就將回到地表,作為河涌調水補水,城市綠化澆水之用。儘管方案仍在初步論證階段,工程造價也必將不菲,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聲音,但至少給了整治內澇一個希望。面對越來越頻繁的突如其來的暴雨,我們實在無法安之若素,也不能坐以待斃,在歷史欠賬已然巨大的今天,對於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我們只能還得一點是一點。只是步伐還得加快,對“深隧”可行性的論證更要深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耗費鉅資,但也同樣是一個等不起的工程。

熱詞:

  • 水浸街
  • 深隧
  • 福蔭
  • 黑點
  • 看海
  • 城市排水系統
  • 排水能力
  • 地面水
  • 城市空間
  • 強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