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房頂與地面的變遷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改革開放前的農村多是土坯房,農民居住環境十分簡陋,本文主要從房頂和地面兩方面談談我們居住條件的變遷。

  先説房頂,以前農村建房,檁條上排滿秫秸扎成的把子,把子上面蓋8厘米左右的泥土,之後用麥秸和泥連續泥上兩遍,有條件的戶,再往上邊鋪一層8厘米厚的散秫秸,用麥秸泥泥兩遍。名曰“苫大草”,就算大功告成了。以後每年還要拉土和麥秸泥泥兩遍房。這種房頂靠麥秸泥壓實後的光面便於雨水及時排出,防雨功能十分薄弱,而且費工費料。到了雨季,下小雨或一般中雨尚無問題,若遇大雨、暴雨或幾日不停的連陰雨天,這種房頂就要漏雨了。至少要在室內擺放幾個盆接漏下的雨水,正如人們常説的那樣:外面大下,屋裏小下,外面不下,屋裏還下。情況嚴重時滲漏的雨水將土坯房結構的墻體洇濕,造成房屋倒塌。這種泥房的辦法實在是太落後而原始了,用此辦法抵禦雨水,可謂事倍功半。

  後來有人用油氈苫房頂,油氈的接合部用熱瀝青灌縫兒。一般情況下能保證房屋3年不漏雨。但苫油氈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即油氈透氣性差,苫房的秫秸容易發黴腐爛。

  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建房材料由機磚取代了土坯,各種各樣的瓦擺上磚房的屋頂,有傳統磚窯燒制的小藍瓦,有機器窯出的大紅瓦、筒子瓦,還有自己用模具打制的水泥瓦。這些瓦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卻發揮了一個共同的功能,凡是房上有瓦的人家,再也不怕下雨了。雨再大,從瓦隴溝流下的水也清清的,不帶一點泥沙,從此實現了屋頂防雨漏的一勞永逸。

  樓房的屋頂也不斷變革。開始是樓板封頂,上面再苫油氈,做防水。這樣的屋頂傳冷傳熱快,住在頂樓夏天酷熱、冬日奇寒。以後改為屋脊狀樓頂。再後來又建成閣樓式的,防冷防熱功能日趨增強,也彰顯了房屋設計的人性化理念。

  再説地面,以前農村住房睡炕不睡床,住人的居室一般都打一個炕,佔去半個房間,餘下的地面則根據家庭經濟條件自行設計“裝修”方案。我見過的最簡單的是將地面土砸實找平,再抹一遍硬麥秸泥,乾燥後地面比較光滑。或者用未經燒制的磚坯子墁地。這兩種地面都不能灑水,一灑水地面就成泥塘了。稍好一點兒的辦法是用建房剩下的磚頭墁地,這樣雖不太雅觀,但地上灑點水不至於和泥。當時比較講究的戶用整塊磚墁地面,尤其是用大方磚墁地,顯得特別有檔次。後來普及水泥地面及水磨石地面,這兩種地面越擦越亮,益顯潔凈。再後來有了地板磚、木地板、竹地板、地毯……居室地面的變遷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將暖氣管鋪在地板下的新技術問世後,地暖給千家萬戶帶來無限溫馨。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嚴冬,赤足在微溫的地板上漫步,那才叫一個愜意!

  而今住在雙水雙氣、地板採暖的樓房裏,回憶40年前住土坯房的“屋漏偏逢連陰雨”的困境,不禁由衷地感嘆:我們今天太幸福了!

  作者:席炳田

熱詞:

  • 房頂
  • 油氈
  • 裝修
  • 地板採暖
  • 麥秸
  • 居室
  • 農民
  • 建房
  • 水磨石地面
  • 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