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維護"兩個輪子"的路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古絲綢之路上書寫了諸多賽事紀錄之後,第十一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日前收官。然而,享受比賽之餘,不少參與者也不無遺憾地發現,在環湖賽的故鄉——西寧主城區竟然罕見自行車道,街頭也很少看到騎自行車的,偶爾有一些“全副武裝”的“大俠”騎著山地車在滾滾車流中驚險穿越,引得路人一片驚呼。自行車“行路難”,是許多西寧市民的熱切反映。

  騎自行車的出行困境,不獨西寧有,許多城市也面臨類似問題。隨著汽車數量的快速增加,曾經的“自行車王國”正在迎接汽車社會的到來。從“兩個輪子”到“四個輪子”,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趨勢,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衝突與矛盾。

  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在道路資源增長有限的情況下,“四個輪子”總是比“兩個輪子”更強勢,能分到更多的路權蛋糕。在不少城市,自行車道往往被機動車擠壓成了“一線天”,甚至被無故取消,變成汽車停車位,騎車人既要面臨與汽車洪流“貼身肉搏”、“馬路殺手”頻出等安全風險,也難以擺脫停車設施不足帶來的丟車之憂。機動車的“步步緊逼”,正讓自行車一族陷入“無路可走”的窘迫境地。

  社會運行中,一方無論怎麼強勢,也不能生硬地剝奪另一方的合法權益,這是一個基本規則。一個宜居的現代城市,應該為市民提供多種選擇的空間,而不是為了保障一種出行方式,就壓縮其他出行方式的生存空間。

  無論是開車還是騎車,都應享有平等的路權。作為公共管理部門,理應合理分配道路資源,注重保障相對弱勢的自行車路權,這才能體現社會公平。如果陷入“汽車本位”的誤區放大“馬太效應”,在城市規劃、道路分配、交通管理等方面向“四個輪子”傾斜,處處要自行車給汽車“讓路”,不僅忽視了佔有相當大比例的人群的正當權益,也會造成整個交通生態的失衡。

  “四個輪子”再快,也難以獨自承載一個多元的社會。恰恰是在汽車社會的全新背景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行車的價值。近年來,從有關專家到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不斷強化這樣的認識:在治理交通擁堵問題上,單純的限車、限行遠遠不夠,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的代表,應在交通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與這些聲音相呼應的是,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地推出公共自行車免費租賃服務。但從“免費自行車”艱難前行的現實來看,路權缺乏保障、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依然是制約“兩個輪子”轉動的重要阻力。

  “給自行車同樣的待遇”,許多自行車愛好者的呼籲發人深思。在當代中國這樣一個轉型社會,各種發展形態、利益需求、社會權利共同存在,也相互碰撞。“四個輪子”的滾滾車流固然壯觀,但“兩個輪子”的生存環境也需重視,二者不應是零和博弈的關係,而應在新的發展水平上實現和諧共生。如何維護“兩個輪子”的路權,不僅檢驗著每一個出行者的文明素質,也考驗著社會管理者的責任和智慧,更衡量著城市發展的高度。

熱詞:

  • 路權
  • 交通生態
  • 四個輪子
  • 兩個輪子
  • 馬路殺手
  • 一線天
  • 步步緊逼
  • 馬太效應
  • 行路難
  • 自行車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