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稱市民高度肯定政府暴雨中應對工作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光明網評論員:考驗一個國家的現代程度,“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開發中’的國家──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看出真面目來。”如龍應臺所言,在最近幾年中,“暴雨”已經陸續“考驗”了濟南、廣州、武漢等城市,22日淩晨又“考驗”了北京。傾盆大雨除了檢視了“現代化”之外,還再次呈現了一種輿論景觀──兩個互相區隔的“輿論場”在報道與評論上正各持立場,互相博弈。這恐怕是龍女士所謂的“開發中國家”的另一種特色。

  主流媒體聚焦于北京10萬幹部上街入戶,7000交警上路救援,北京市委市政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主要領導子夜奔赴一線、指揮搶險,“黨員幹部出現在抗災一線”、“首都人民抗擊暴雨的感人故事”、“北京市民高度肯定北京政府的暴雨應對工作”、“預報、預警、預案非常到位”。它們試圖呈現更全整的真相,特別強調那些有正向意義的細節,並努力將自媒體輿論有意識或下意識區隔開的“官方”和“民間”整合起來。

  網絡評論和自媒體,正在反思北京“五年一遇”標準的排水系統如何抵禦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關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如何不被官員任期割裂和碎片化,北京(也包括其他被“考驗”過的國內城市)與巴黎、倫敦、東京的強大排水系統之間的巨大差別,以及這些差別背後的政治性看點。這種反思和評論每每會從技術性問題深化到體制性問題,並且並不忌諱呈現出那些最原生態的細節──“的哥趁火打劫”、“淹沒在水中的車輛仍被貼罰單”、“暴雨中高速收費仍‘一絲不茍’”。即便這些細節顯得“負面”,甚至可能帶來以偏概全的認識,它們在價值判斷上也不會(至少貌似不會)越俎代庖。

  宏大描繪、官方敘事與微觀雕刻、平民傳播,這兩個“輿論場”的割裂帶來了一種特別的社會景觀。在任何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和討論中,作為信息受眾,中國公眾要從兩邊的描述中遴選細節、補全事實、辯證真相;而作為受訪者和評論者,他們要區分他們發言的場所和扮演的角色。這種角色有時是“單位職工”、“幹部群眾”、“廣大市民”,有時是“網友”、“博主”、“吊絲”、“路人甲”。與此對應的是“泛意識形態”與“民粹主義”兩套話語系統,以及兩種社會規則。公眾對這兩個話語系統的熟練駕馭和對兩種規則的同時遵循,折射出了中國社會轉型的複雜性。

  尚有令人欣慰的地方。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自媒體,在對重大新聞事件的評論和報道中,其共識性也非常明顯。僅以北京特大暴雨為例,所有媒體的敬意都獻給了救災中因公殉職的派出所所長、自發去北京機場接人的愛心車隊、幫助救援被困車輛的北京市民、在力所能及情況下幫助身邊人的車主和商家、不斷發佈信息和傳遞正能量的官方或民間的微博。即便是在兩個輿論場不同立場、不同視角的雙重描述下,它也沒有發生任何走形,這無疑帶來了一些樂觀的力量。

熱詞:

  • 暴雨
  • 考驗
  • 官方
  • 民間
  • 網友
  • 負面
  • 博主
  • 幹部群眾
  • 單位職工
  • 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