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應急避難所能否開放?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針對721暴雨導致不少市民在外被困,有網友提出既然有應急避難場所,再遇到類似暴雨的情況,是否可以開放這些應急避難場所,供難以回家的人員暫時休息。

  大多避難場所為應對地震設計

  據“北京市應急網”介紹,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是現代化大城市用於民眾躲避火災、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的安全避難場所。網站顯示,全市應急避難場所已有33處,多為公園和綠地,分佈于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石景山、門頭溝、昌平。合計面積為510.24萬平方米,可容納159.6萬人。

  “實際上大多應急避難場所主要為應對地震安置災民所設計。”昨日,西城區萬壽公園有關負責人説。

  該公園在2004年7月增建應急避險系統。當地震、火災及其他自然災害來臨時,附近居民能在政府組織下,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園中,得到醫療、供電、物資等方面的基本救助。

  “所謂應急避難場所不是已建成很多應急房,等人來避險。”該負責人説,應急避難場所多選在公園和綠地,是因為這些地方有開闊的草坪或大樹,地勢相對平坦,便於快速、簡捷地搭建帳篷供居民臨時居住。萬壽公園內有兩處應急棚宿區,分別設在公園西南側茶室前廣場和後山舞場。

  該負責人表示,像721暴雨,對於城區大多居住樓房並沒有太大影響,更多居民還是考慮能回家,至少是先找個避雨的地兒。城區也不像郊區,經常有山洪暴發、泥石流災害需要轉移安置大批居民。因此,這些年因暴雨來該公園應急避難的幾乎沒有。

  各區縣已設定社區應急避難場所

  除去這些應急避難場所,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各區縣均已設定了轄區內部的社區應急避難場所。

  根據市民政局的規定,社區應充分利用轄區內的學校、體育場館、公園等資源,規劃和設定轉移安置應急避難場所,劃定疏散轉移路線。

  也就是説,遇到自然災害及險情發生時,居民是可以在社區內找到避難場所的。如果被困在途中,也應可以在就近的社區找到適合的“避難所”。其中,既包含室外過渡安置場所,也包括暴雨襲來時適用的室內場所。

  居民怎樣可以找到這些場所?針對此,近期北京市民政局製作了一份“電子地圖”。比如,在地鐵十號線惠新西街南口站,可作為應急避險場所的,包括國典華園幾座樓的地下人防工程;北京櫻花實驗學校、對外經貿大學主辦公樓、小關小學、金色搖籃幼兒園等十余處場所。

  根據市民政局近期數據,目前收錄的室內避險場所已有2612個、室外避險場所4219個,涉及城六區6000多個居民小區。這些被列為應急避險場所的單位主要包括學校、醫院、公園、社區活動場所,也包括一些賓館等。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表示,應當鼓勵公共場所在極端天氣下開放設施。此外,商家也可以參與,比如在東京大地震時,日本的加油站、便利店等會主動開放廁所,提供飲用水等。但應在尊重民情的前提下進行,而不是制定硬性規定。

  (來源:新京報)

熱詞:

  • 避難場所
  • 避難所
  • 南口站
  • 公園
  • 電子地圖
  • 暴雨
  • 安置措施
  • 泥石流災害
  • 綠地
  • 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