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美媒:體育對中國奧運選手來説只是生計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3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點整,在距離北京天壇一個街區的一處大型體育館裏,中國女子舉重隊的隊員們前來報到。在一個小時之內,一項奧運會紀錄被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幾乎被追平。美媒稱,對於這支預料會在倫敦奧運會上囊括所有金牌的舉重隊來説,這不過是又一個普通的訓練日。

  李雪英長著老繭的手掌給人一種砂紙的感覺。她的鎖骨因為杠鈴的重壓而呈淤紫。美國《時代》週刊稱,這位河南農民的女兒對於自己參加的首次奧運會沒有表現出多少期待。她説:“我的責任是為國爭光。我一心撲在舉重上,因為我不想讓教練和領導失望……對倫敦我不覺得有什麼激動的。”

  李雪英的這種矛盾心理是許多中國奧運選手所特有的。對他們來説,體育並非自己選擇的愛好,而是一種生計。每週六天,舉重隊的30名隊員都要完成同一套累人的訓練計劃。這樣的安排看似機械,但舉重隊員之間有一種溫馨的友愛關係,而且他們看上去與教練和訓練師也有密切的關係,這裡是他們的家。他們很少有自由時間。兩次獲69公斤級奧運會金牌的劉春紅的參賽足跡遍及歐洲、北美和亞洲。她告訴我:“全世界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巴黎。”原因是巴黎是她被准假出去遊玩的唯一的外國城市。

  女子舉重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奧運項目,但其短暫的歷史卻見證了中國在國家控制下取得的金牌榜位置的快速躥升。在從跳水到乒乓球、羽毛球的許多項目上,中國已經培養出了令外國對手望塵莫及的運動員。為了增加中國的金牌數,國家體育官員制訂了奪標方案:瞄準參賽國家較少的不那麼熱門的項目,選擇諸如舉重等設置多枚金牌的大項,並且把重點放在女子項目上──因為多數國家的女子競賽項目都處於經費不足的狀態。

  對於劉春紅來説,儘管她夢想第三次出現在奧運賽場上,但膝部的舊傷意味著她將不能參加倫敦奧運會。劉春紅19歲在雅典奧運會上奪金,是當年所有舉重項目中獲得金牌的最年輕選手。她説:“我聽説倫敦奧運會期間有個地鐵站要用我的名字命名。如果這是真的,那真的很特別,我想要一張照片。”在奧運會的紀念地圖上,倫敦水晶宮車站確實將被更名為劉春紅車站。

  在上兩屆奧運會上,劉春紅把杠鈴舉向天空──上天以一個倫敦地鐵站的更名作出了回應。想到這些,她無法停止笑聲。起碼在這一刻,重要的不再是中國的民族主義,而是一個年輕女子對自己卓越生命中最沉重時刻的驕傲。

熱詞:

  • 美媒
  • 中國奧運
  • 奧運項目
  • 女子項目
  • 舉重隊
  • 隊員
  • 時代
  • 年輕選手
  • 參賽
  • 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