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美國電影價值觀傳播的啟示:要有充分的文化自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17: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期以來,美國十分重視通過電影向其他國家的人民傳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價值觀念甚至思維方式。美國電影生産總量只佔世界生産總量的6%—7%,卻佔據了世界總放映時間的一半以上,成為美國對外宣傳其價值觀和文化理念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重視個人成就、崇拜個人奮鬥,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的實現。美國電影是灌輸個人主義的主要工具,從《蜘蛛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們”一次次讓美國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並主導世界強權地位的天然能力。《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反映個人自由主義與美國夢的經典勵志片,該片敘説了20世紀80年代平凡小人物在美國成長為股票投資家的奮鬥故事,影片主人公執著于自己的夢想,為實現目標不放棄任何機會,體現了美國人相信並崇拜個人奮鬥,追求自由平等,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自我價值的價值觀。影片意在告訴觀眾,每個生活在美國的人只要足夠勤奮,都可能取得事業成功。電影建構出的理想化社會圖景激發了人們對“美國夢”式成功的渴望,也起到了宣傳美國的作用。

  美國電影很注重鏡頭和敘述場景的精雕細琢,自由女神像、星條旗、曼哈頓街道都是時常出現的鏡頭。無論是現代科技製作出來的震撼鏡頭,還是藝術浪漫的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都會激起一部分觀眾對美國的嚮往;電影鏡頭的剪輯、電影色調的運用甚至電影配樂的使用都是為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傳播服務的。如在電影《2012》鏡頭的剪輯上,剛出現發展中國家落後貧窮的泥濘街道,緊接著出現的便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公益慈善晚會;一方面是美國總統毅然與人民同生死,另一方面諾亞方舟卻險因中國人的過失而不能運行,資本主義的優越感油然而出。

  為了吸引更大的受眾人群和拓寬海外市場,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也成為美國電影創作來源,好萊塢先後取材中國文化元素拍攝了《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功夫熊貓》將題材定位在中國本土,並選擇了世界熟知的中國功夫為核心切入點,既能夠喚起中國觀眾的民族認同感,也能夠激起外國觀眾的好奇心。影片中,原有的傳説和神話不過是一個敘事外殼,其內核依然是美國精神,即表面是在吸收和推廣其他民族的文化,實際上它們只是美國文化價值的載體,在刻意去意識形態化的背後,其實仍然深藏著意識形態的判斷。

  美國電影善於將精神內核和商業外殼有機結合,價值觀傾向被包裝在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表層結構之下。美國影視産業不僅為美國帶來鉅額經濟利益,帶動了美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同時推銷了美國的價值理念,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國家形象傳播的“美國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態”。

  美國電影中價值觀傳播的一些做法啟示我們,中國影視産業也要有充分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秉持“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動”理念,借助影視文化産品,傳播中國的核心價值,努力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周 凱 單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熱詞:

  • 美國電影
  • 美國夢
  • 文化自覺
  • 文化元素
  • 電影鏡頭
  • 電影配樂
  • 美國總統
  • 美國文化
  • 2012
  • 文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