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黃一黎:中國不差錢 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還靠政策引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基金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黃一黎博士)

  國家統計局13日公佈上半年GDP增速為7.8%,三年來首次跌至8%以下。近期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明顯呈現放緩的趨勢:二季度工業增加值月平均增速不足10%,政府財政收入月平均增速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主要代表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匯豐銀行製造業PMI指數連續8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而中小企業貢獻了60%的GDP。其實,當前的增速水平下降是和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的大背景相一致的,正如開車轉彎需要先減速,經濟轉型期間的增速放緩也是應有之義,我們需要逐漸習慣。

  央行一個月內連續兩次出手降息放鬆貨幣,效果有待觀察。事實上,當前中國的廣義貨幣已經達到92萬億元,是GDP的兩倍之多,整個經濟體系本身並不缺錢,但真正投向實體經濟的錢卻並不充裕。發展實體經濟需要較長期的資金支持,而當前中長期貸款(一年以上)在貸款總餘額中佔比僅為57%,並且已經連續下降了15個月。在一個整體不差錢的經濟中,資金並沒有充分流到增長的引擎——實體經濟中去。除了資金成本的考量,實體經濟本身的需求偏弱應是更主要的原因,央行二季度銀行家調查問卷顯示,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由一季度的79.6大幅降至70.8。如何將資金引向實體經濟,除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外,還要在需求上予以推動。

  在經濟放緩和實體經濟動力不足的背景下,合理的經濟政策將有助於經濟正常發展。過去一些超大規模投資往往造成局部産能過剩和經濟結構的不平衡,這無益於達成經濟轉型的長期目標。為推動新興産業發展提供投資和政策的支持,不但有助於拉動經濟增長,而且有利於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作者黃一黎博士係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嘉實投資者回報研究中心負責人)

  (閱讀提示:本文內容根據公司提供資料編發,人民網基金頻道不為本文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亦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熱詞:

  • 實體經濟
  • 黃一黎
  • PMI
  • 資金流向
  • 嘉實基金
  • 資金成本
  • GDP
  • 央行
  • 經濟結構
  • 廣義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