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傾情黑土地——追憶上海知青李志堅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河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麗聖潔的遜別拉河宛若一條玉帶飄舞在逶迤的峻嶺之間。河水滾滾東流奔騰向前,傳頌著上個世紀60年代末插隊女知青李志堅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河南屯是孫吳縣腰屯鄉的一個自然村,坐落在遜別拉河畔。這就是上海知青李志堅第二故鄉。

  李志堅原名李海嬰。1952年8月出生於上海市華山路一個革命軍人家庭。當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參加革命建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是留校就讀,還是支邊下鄉?受過革命軍人家庭熏陶的她,毅然加入了浩浩蕩蕩的知青大軍,在父母的惜別和祝福中踏上了北去的列車。

  1969年4月,她到東北邊陲孫吳縣河南屯生産隊插隊落戶。她立志把青春和一腔熱血獻給這片肥沃的土地,獻給這裡的人民,她改名李志堅。從此,李志堅的身影出現在河南屯的裏裏外外。出現在北大荒的風風雨雨中,出現在為人民服務的各個角落。

  她來孫吳時,行裝是一床父親在部隊轉戰南北用過的軍被。一個用掉了把的軍用搪瓷缸,一個軍用水壺、一個書包。她穿的膠鞋補了又補,戴的手套縫了又縫。一條短褲、一件小棉襖都補過了18塊以上的補丁,這哪像一個十七歲花季少女的打扮?芽每次生産隊派她外出開會。她都把會議期間發的補助費全交給隊裏,直到犧牲時,生産隊還存著她上交的幾十塊補助。

  李志堅在生活中一向艱苦樸素,對“戰友“卻是春天一樣的溫暖。1969年7月,知識青年小蒲接到家信,得知母親病重,家庭經濟困難。這件事讓李志堅知道後,就悄悄地用小蒲的名義寄去20元錢。小蒲的母親病好後,經隊幹部了解,才知道是李志堅寄去的錢。小蒲兩眼淚花,激動地握住李志堅的手……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李志堅無論走到哪,都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好事。她外出開會住在招待所裏,幫助服務員幹這幹那。在火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幫帶孩子的婦女打水。有人問她姓名,問急了,她就乾脆地説:“我姓勤?選”縣招待所的同志都稱讚她:“小李同志住在這裡就像我們的服務員。”

  1970年,孫吳縣新建奮鬥公社,在荒山野嶺上白手起家,真是“天大的房,地大的炕,冷饃冰雪來充饑……”創業條件極為艱苦。李志堅積極響應號召,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建設邊疆。

  1970年3月5日,這是她離開河南屯去奮鬥公社的前一天。她帶病堅持勞動,大夥勸她休息,她都不肯。下午3點多給食堂挑了兩擔水。當她第三次挑水時,病弱的身體再也不聽支配。她雙手緊握轆轆把,使勁搖著,突然眼前一黑,不幸落到井裏,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李志堅因公犧牲。

  李志堅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北大荒的革命建設事業,獻給了她的第二故鄉。

  中共孫吳縣核心小組根據她生前的申請和表現,追認她為中國共産黨黨員。黑河地區革命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向李志堅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1970年3月13日,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發出唁電,上海市長寧區革命委員會發出《關於學習李志堅同志先進事跡的通知》。知青“戰友”、社員們、鄉親們眼含熱淚,把這顆聖潔的、鮮艷的花朵栽到了蒼翠的楊木山上。

  李志堅,永遠與青山相依,與碧水相伴。

熱詞:

  • 李志堅
  • 1970年
  • 黑土地
  • 戰友
  • 河南屯
  • 孫吳縣
  • 革命委員會
  • 學習活動
  • 女知青
  • 玉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