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重塑“美國製造”別拿中國説事兒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7日 0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製造”日前又在美國無端受過,用當下流行網絡詞彙“躺著也中槍”加以形容,真是一點兒也不為過。在近來明槍暗箭屢屢指向“中國製造”的背後,既可看到美國政策制定者力圖重塑“美國製造”、改善就業市場、提振美國經濟的種種“努力”,也暴露出其急功近利的思路、慌不擇路的心態以及那點兒損人利己的盤算。

  日前發難的是參議院多數黨主席、民主黨參議員裏德等部分美國政客。由於美國運動員將身著“中國製造”的奧運隊服出席倫敦奧運會,裏德等人就站出來炮轟:“今天美國製造業有60萬個空缺的就業機會,奧委會卻將製造奧運制服外包給中國,這不只是離譜,甚至可以説是愚蠢”。裏德甚至表示,應該把所有制服堆在一起燒掉,再重做新的,“我希望他們穿著手繪的‘美國’標簽的制服”。為了平息這一風波,美國奧委會作出妥協,雖然本屆奧運會開幕前改裝已無可能,但未來的奧運會服裝將在美國製造。

  “中國製造”也好,“美國製造”也罷,將奧運隊服成本放到中美雙邊貿易額突破4400億美元這個大盤子當中,絕對是滄海一粟。無聊的是,美國政客偏偏在此小題大做,除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作祟外,也與正逢大選之年的美國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密切相關。

  從經濟上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已是連續11個季度保持增長,但國內失業率仍保持在8%以上,成為志在連任的奧巴馬心中説不出的痛。為了改善就業市場,白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重振製造業則是戰略突破口。從“購買美國貨”到《製造業促進法案》,從“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到“內保就業促進倡議”,奧巴馬自然希望以汽車巨頭為首的製造業能夠貢獻一份力量。

  重振“美國製造”本來無可厚非,但奧巴馬政府卻無所不用其極,貿易保護主義痕跡越發明顯。就像幾十年前的“日本製造”一樣,如今的“中國製造”在名目繁多的“雙反”及“337調查”中屢屢受傷。

  再看大選,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都在爭奪“鐵銹地帶”(泛指歷史上重工業與製造業發達,隨後出現衰弱和工廠大量倒閉的東北部和中西部各州)的選民,雙方都承諾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正因如此,在談到對華經貿關係時,奧巴馬和羅姆尼都把自己裝扮成“硬漢”,並互相指責。前者稱後者在過去領導貝恩投資公司時,遣散了多個美國公司的員工,並將工作崗位轉移到墨西哥和中國大陸;後者則反嗆奧巴馬,稱其對華態度軟弱,換了他絕不會讓“妨礙美國公司和工人的經濟關係維持下去”。

  如此不斷敲打中國,就能讓“中國製造”換成“美國製造”嗎?答案不言自明。已故的喬布斯在回絕奧巴馬將蘋果手機組裝線遷回美國的提議時坦言,“這些工作回不來了。”退一萬步講,即便未來市場上沒有“中國製造”,也會有“越南製造”、“印度製造”填補空缺,“美國製造”依舊毫無機會可言。因為美經濟問題主要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與中國無關。

  近期,美國出現了一些製造業回流跡象,這與海外勞動力成本攀升、國內勞動生産率提高、本土市場定制化需求增加、3D印刷(添加製造業)等新技術和高端自動化機器人越來越被廣泛應用有關。或許,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才是“美國製造”的未來,一個可以堂堂正正成就“美國夢”的未來。王龍雲

熱詞:

  • 美國夢
  • 美國經濟
  • 美國政策
  • 中國製造
  • 美國製造
  • 337調查
  • 日本製造
  • 製造業促進法案
  • 就業市場
  • 美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