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泥石流兩年後重訪貴州關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走基層

  七月,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邊的保障房小區內,記者走進地質災害受災戶布依族老師岑順友家,白色的地磚、整潔的廚房、布藝沙發、寬大的茶几,推開鋁合金窗戶,徐徐吹來的夏日涼風讓這個6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充滿舒適感。

  “今年5月份我和女兒搬來了城裏,裝修和買傢具一共花了5萬多元,這邊生活很方便。”岑順友説。

  2010年6月28日,關嶺縣崗烏鎮發生特大地質災害,大寨村兩個村民組37戶人家99名村民被泥石流吞噬。為妥善安置災民,當地政府在崗烏鎮毛草坪新建了149套安置房,同時在縣城保障房小區撥出56套房用來安置災民,重災戶可在毛草坪安置點或保障房安置點選擇一個點居住。

  今年5月,岑順友和其他44戶重災戶陸續從崗烏鎮毛草坪村災民安置點搬進了縣政府修建的保障房。“城裏交通方便,我作為小學退休老師,每個月有退休工資,生活上完全可以保障。”岑順友邊領著記者參觀他的住房邊介紹説:“今年女兒大學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的話,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在崗烏鎮毛草坪村安置點,記者看到,51歲的村民陳昌志在家守著剛出生的小孫子,兩個兒子在浙江、福建打工,每個季度都有低保和救濟糧,生活基本上不愁。“只要人活著,生活就有希望。”陳昌志説。

  毛草坪安置點落成于2011年1月,藍瓦白墻紅窗戶的安置房錯落有致,平整的水泥路連接各家各戶,不時有小孩在追逐玩耍。很多人家利用門前屋後空地種上了玉米、豆角、生薑等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崗烏鎮鎮長胡友濤説,這些受災群眾都享受農村低保,同時還享受季節性糧食救濟,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但由於新安置點離原來耕種的土地較遠,大部分村民仍以外出打工作為其主要生活來源。

  原大寨村村支書岑朝陽在災害發生時,強忍妻子被掩埋的悲痛,帶領村民搶險救災,當年被授予“全國防汛抗洪救災優秀共産黨員”榮譽稱號。他認為,吃低保救濟不是長期辦法,政府幫忙落實項目才能解決災民的根本問題。岑朝陽覺得,當地適合種甘蔗,只是苦於沒有啟動資金。

  胡友濤説,安置房落成後,鎮政府與縣裏各部門一直在積極尋找適合當地、能為村民帶來穩定收入的發展項目。去年底種下去數百株枇杷、李子等經濟果林,但由於今年氣候原因成活率並不高。目前政府研究決定,以免費提供廠房的形式,引進縣城一家民族服裝加工廠在毛草坪安置點設置一個分廠,村民只要能通過技能培訓後上崗,每個月的收入可在2000元以上。

  目前縣城服裝加工廠正在加緊建設,不久就可開業。

  已經搬到縣城居住的重災戶李德貴高興地説,要是每個月有2000元的收入,我自己都要搬回去住,同時還可以動員一些在外打工的人回來上班。

  胡友濤表示,毛草坪位於北盤江邊,氣候適合種火龍果。崗烏鎮已經協調好土地和資金,由農業部門提供種苗,火龍果種植基地正在加緊建設。

熱詞:

  • 烏鎮
  • 泥石流
  • 關嶺縣
  • 貴州關嶺
  • 安置房
  • 火龍果
  • 地質災害
  • 房小區
  • 縣城
  •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