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愛心洗衣房促成一段美好“姻緣” 大山裏走來支教團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6日 0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浙江日報縉雲7月15日電 一幢剛立起框架的房子裏,形色不一、七拼八湊的課桌椅,不到一平米的小黑板,屋裏散發著滾滾熱浪,飛揚的粉筆灰不時飄灑到屋外。

  這是麗水學院春蕾支教團在山坑村的教室。縉雲縣溶江鄉山坑村,一個距鄉政府8公里遠,至今不通公交車的偏遠山莊,朗朗的讀書聲,卻讓這裡洋溢著濃郁書卷氣息。

  “這還要感謝你們浙江日報牽線啊!”今天上午一見面,村支書陳小華親切地拉住記者的手,熱情地寒暄了起來。去年冬天,本報“佳友民情快車”發起為貧困山區老人募捐愛心洗衣房的倡議,空巢老人集中的山坑村列為第一批幫助對象,麗水學院文學院師生踴躍捐款,為山坑村建起了愛心洗衣房。

  1個月前,麗水學院文學院副書記葉燁等人,專程前往山坑村送洗衣粉等物品。“村裏年輕人大部分外出務工,一放暑假,孩子紛紛回到村裏,由爺爺、奶奶照料,在家看電視、出門滿山跑,既耽誤成長又擔心安全。”陳小華的擔憂,引起了葉燁的共鳴。雙方一拍即合,由麗水學院文學院春蕾支教團6名大學生和一位老師,利用暑期實踐的機會,來到山坑村支教。

  “從今天開始,我們住進了村支書家裏,開始了支教生活。這是一段艱辛的成長歷程,一份很有意義的生命追問。”7月7日,是支教生活第一天,帶隊老師陳歡在支教日記扉頁上,提筆寫下感人的文字。

  沒有教室,一位村幹部親屬建好的空房,成為臨時教學場地,家長們也搬來了自家的舊桌椅。天氣炎熱,村民紛紛把自己納涼的電風扇湊了起來,拼成了特殊的課堂。

  上課的時候,不期而至的學生,讓支教團的成員很是感動。“我們簡單登記了一下,第一天就有42個學生前來,從小學到高中的都有。聽村支書講,在村的孩子都到齊了。”陳歡激動地説,當時大家一商量,決定分成小學、初中、高中,分別上課。

  一週時間不到,支教團成員和孩子們已經打成一片。大二學生羅夢玲的英語課,氣氛異常活躍,各種英語小遊戲,讓孩子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就連附近小賣部的阿姨也被氣氛感染,悄悄地告訴記者,因為看不清電腦鍵盤上的詞語,過幾天,她也準備去學一下英語。

  “很喜歡來這裡,既能學到知識,還可以認識很多小朋友。”15歲的陳登尉稚氣未脫,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每天他要從另外一個自然村翻山越嶺而來。“沒關係的,來回一個多小時就夠了。”陳登尉很樂觀。

  三個人擠一個房間,不通網絡,支教團的6名大學生,就這樣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對支教團小夥子趙冬楠來説,需要克服的困難顯然更多。這位來自甘肅蘭州的大學生,幾天時間內,臉上長滿了紅疙瘩。“這還是第一次在麗水過暑假,在學校裏還好些,山裏的濕氣和蟲子,實在是把我折騰得夠嗆。”儘管境遇“悲慘”,趙冬楠卻説自己一直堅持了下來,是孩子們的淳樸感動了他。

  “晚上吃過晚飯後,我們會開個簡短的總結會,然後就休息了。村裏沒有路燈,晚上經常漆黑一片。不過這裡的星星很亮,內心感覺從未有過的清澈和寧靜。”羅夢玲説。

熱詞:

  • 支教團
  • 姻緣
  • 洗衣房
  • 文學院
  • 大學生
  • 教室
  • 上課
  • 愛心
  • 村支書
  •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