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喝螞蟥血的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5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清遠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連山)盧永紅口述楊多彩整理

  ■民間故事

  連山縣上帥鎮有座山叫橫嶺山,山上到處是蔥蔥鬱鬱的樹木,山谷還長著很多香蕉樹,為土地儲備了大量水源,這些從泥土滲出的甘甜山泉水集聚成狹長的小河溝,然後在山腰的一個很大的洼地匯成一口很大的水塘,叫橫嶺塘,再經過一條狹小的出口流到山腳的青翠潭。解放前,那裏住有一戶人家,主人叫陳之懷,他用大塊的泥土和石頭把橫嶺塘狹小的出口堵住,就變成了一張大山塘,塘頭到塘尾有好幾畝面積。第一年他在橫嶺塘裏放了些魚苗,後來就一直不用放魚苗了,因為魚塘又大又深,無法捉魚,所以平時只是用網網魚。因此,年積一年,橫嶺塘不知積累了多少魚。有一年發洪水,魚塘水漫溢出來,在山腳的路面,騰跳著許多大魚,最重的有十幾斤,引來很多人捉。

  解放後,陳之懷一家搬到陳屋村住,從此橫嶺塘就沒人管也沒人理了。日子久後,魚塘裏的螞蟥也多得可怕,只要用樹枝輕輕拍打水面,就有成千上萬的螞蟥浮上水面,爭相尋找下水的動物以吸血。1958年,那是中國處於大餓的一年,人雖然餓得個個面黃肌瘦,可牛還是健壯成群。香僚村生産隊安排年近五十歲的楊東毫看管牛群,他就天天趕著牛去橫嶺塘附近的草地放養。那是一群水牛,它們的特點是怕熱,吃飽後要到水裏泡一個多鐘頭澡。這正合了橫嶺塘裏久餓的螞蟥,蜂擁地叮在牛身上。牛害怕了,忙跑上來,主動跑向人尋求幫助,楊東毫馬上幫牛捉螞蟥。但因為怕熱,牛很快忍不住又下塘泡澡,就這樣來來回回。日子久後,牛也不怎麼怕了,等到實在受不了螞蟥的叮咬時才上岸尋求主人幫助。開始時,楊東毫把捉來的螞蟥全放在石板上,然後就用刀背捶,所以那石板全是螞蟥飽吸的牛血。看著石板不斷往下滴的血,餓得瘦瘦的他突然眼前一亮。

  從此,楊東毫就天天帶著一個錫煲和一些鹽去放牛,牛下塘時泡澡時,他就燒好一大煲開水,等牛上岸時,身上挂了很多螞蟥,它們吸飽血後,渾身漲鼓鼓的,楊東毫就把牛身上的螞蟥提起來,然後從上往下用力一捋,螞蟥肚裏的一股牛和螞蟥混合的血就“吱”地注進了開水滾騰的錫煲裏,再放些鹽,就這樣,他天天中午都有一煲螞蟥血吃。餓久的人一旦有食物補充,就很快立竿見影,他不久後就在面黃肌瘦的村人中顯得紅光滿面,別人問他怎麼回事,他只是神秘地笑笑,什麼也不説,後來有人悄悄跟蹤他,才發現了他喝螞蟥血的秘密。

  多年以後,橫嶺塘出現了一隻斗笠一樣大的烏龜,每逢天陰,它就靜靜地浮在水面透氣,很多人見過它,但卻一直捉不住它。

  後來,橫嶺山頂建了一座水電站,把水蓄起來,橫嶺塘的水就慢慢變淺了,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大魚,當然還有肥大的螞蟥,爭相去捉魚的人們,在水裏撒上石灰,魚和螞蟥就暈頭轉向了。魚捉完後,卻始終沒有發現大烏龜。

  如今,橫嶺塘見了底,只有一些小小的水坑,但別看坑裏的水少,只要一動水面,很多螞蟥就會冒出來,就算沒有水窩,一腳踩下濕潤的塘泥,水漬也會帶出數條潛藏在泥裏的螞蟥,讓人生畏,誰也不敢打這張水塘的主意,如今變成一張荒涼的幹塘,真是人去茶涼。

  (圖注:越平靜的河段,越容易藏納螞蟥。楊發來攝)

熱詞:

  • 螞蟥
  • 嶺塘
  • 石板
  • 叫橫
  • 魚苗
  • 山腳
  • 人理
  • 捉魚
  • 山塘
  • 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