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郵女教師英倫傳聖火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5日 0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張晨) 7月14日英國當地時間早晨7時,高郵市26歲的鄉村女教師吳興芬作為我省唯一的倫敦奧運會火炬手,參加了在英格蘭南部小鎮利明頓舉辦的奧運聖火傳遞。

  2008年,吳興芬從揚州教育學院畢業後,放棄了在一個鄉鎮小學的穩定工作,和丈夫吳聯榮一起,自掏腰包約5萬元,購置了課桌、圖書、電腦、投影儀等學習用品和設備,將自己在天山鎮的家,改造成了一座社區學習中心,專門面向留守兒童提供義務學習輔導和圖書閱覽等服務,夫妻倆給這個地方取了個溫馨的名字“留守兒童之家”。

  吳興芬説,她小時候也是一個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唯一能交談的對象就是爺爺奶奶,“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留守孩子的感受,我都能體會到。我不希望這種童年經歷給性格造成的缺陷出現在他們身上,我希望我教的孩子個個都能活潑開朗。”下轉A3版

  上接A1版 這些年來,沒有工資,沒有酬勞,但只要是家庭困難的孩子,吳興芬和丈夫都義務接納和輔導。一到寒暑假,能容納20多個孩子的“留守兒童之家”就坐得滿滿噹噹。

  2011年7月,吳聯榮從網上得知三星電子開展2012奧運火炬手選拔活動,便將妻子的簡歷資料發送了過去。讓他決定要為妻子報名的,是招募廣告中的一句話“平凡榜樣,接力不凡”。“我當時就想到了‘留守兒童之家’。我們夫妻倆的力量是微薄的,如果能多些人來關心他們,接力這個平凡的事業,那就會有多一些的小孩擁有完整、快樂的童年。”吳聯榮説。

  遞交候選火炬手申報資料時,吳興芬在個人事跡一欄中寫道:3年多來,已經有百餘名留守兒童因“留守兒童之家”受益。這大概是她能想出的最值得驕傲的事跡。然而,在全國萬餘名報名者中,吳興芬就憑藉“留守兒童之家”創辦者的身份和事跡,成功入圍在北京舉辦的選拔面試。當時,30名候選者中有高級工程師,有募集過幾百萬元善款的慈善家,每個人都在公益事業上有巨大貢獻,吳興芬並沒抱多大希望,面試結束沒等宣佈結果,她就趕回了牽掛已久的“留守兒童之家”。然而,幾個月後傳來了喜訊,吳興芬最終成為大陸地區10名候選火炬手之一。

  昨天,記者通過微博聯絡上了吳興芬。她説,傳遞火炬時,自己除了興奮,頭腦中想得最多的還是孩子們:“回去後,我要把奧運火炬放在教室最顯眼的地方,還要把我在英國的所見所聞和拍的照片都整理出來。我要用這些告訴孩子們,還有這麼多的美好等待我們去實現。”

熱詞:

  • 吳興芬
  • 留守孩子
  • 選拔面試
  • 揚州教育學院
  • 留守兒童之家
  • 英倫
  • 火炬手
  • 課桌
  • 2008年
  • 英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