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氣候中的人性(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4日 03: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林德

  大雨下了兩天,給城市帶來不小煩惱。

  前天的重點在黃陂,雨量超過200毫米,排在歷史前列,房屋倒塌50多間,幾位老人被困,這是實實在在的安全威脅。昨天全市大雨,氣象短信説雨量在100毫米以上,一些路段發生漬水和擁堵,這是生活困擾。

  主城區漬水和交通癱瘓的程度比去年“6 18暴雨”要輕很多,但市民並不輕易做這樣的比較,有困擾就會有牢騷。去年暴雨之後,有問責有整改,大家記憶猶新,於是有“怎麼又淹了”的怨辭。

  人類對氣候的抵禦力,不具有絕對性,本質是脆弱。美歐城市,也不鮮見暴雨、大雪、颶風瞬間弄癱整座城市的報道。氣候之於人類,強弱分明,這應是基本判斷,因此才會有人類對氣候發自本能的恐懼。

  這種恐懼是緣于對人類局限性的清醒認識,和出於功利性考慮而回避或者誇大氣候現象的恐懼截然有別。學林出版社去年出版了《氣候的歷史》中譯本,帕斯卡爾 阿科特在這本試圖重構宇宙爆炸以來氣候史的著作中,探討了當代人對氣候變化的恐懼,同時又處處提醒,氣候災害帶來的恐懼,並非是氣候決定論的。比如古羅馬帝國衰落、歐洲中世紀饑荒、拿破侖受阻瑞士、希特勒敗走前蘇聯等歷史事件,都是天災和人禍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且無法判斷哪個起的作用更大。

  帕斯卡爾認為,人性一定程度上是在擺脫氣候環境束縛的過程中塑造的。從最簡單的層面理解,共同面對氣候威脅影響,會讓人類更加團結友愛,氣候災難電影都不例外地以此作為主線,可為一個例證。前天,消防官兵把受困老人從險境轉移出來,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溫暖。

  另一個層面,並不直接,卻更加重要。國家和城市治理、決策、規劃、建設要充分考慮氣候對人的威脅,讓人在氣候面前有相對安全。戰勝氣候環境斷不可能,精心再精心,最大化地減少危險卻是必須。

  這些年,極端天氣預警、公共應急預案準備、事後救助等,城市做了大量工作,這兩天的大雨中,都得到展現。但有一些不足,也可以借此做點思考。

  例如,氣候抵禦能力,事實上是從城市中心到邊緣遞減的,這涉及公共基礎設施的平等問題;之前有報道説,遠城區無自建房能力者的危房改造已全面完成,大雨中還是有一些房屋倒塌,這項工程應有擴大的必要;武漢多雨,這些年曆史性大暴雨似乎有密集而來的趨勢,市政工程設計中充分考慮這一氣候特性,十分必要;另外,湖的面積千萬不能再減少了,否則將大大降低雨水調蓄能力。

  之

  …………………………………………………………………………………

  專欄

  本報評論員

  言由心生

熱詞:

  • 氣候災害
  • 人性
  • 氣候的歷史
  • 雨量
  • 城市治理
  • 漬水
  • 大暴雨
  • 學林出版社
  • 生活困擾
  • 調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