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膠州低年級學生“書包不回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0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逢放學時間,在膠州市各小學門口,你會看到在走出校門的學生中,很多人沒有揹書包。學生的書包哪去了?

  膠州市向陽小學校長陳凱功告訴記者,為了減輕低年級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實行了“作業當堂清,書包不回家”的辦法。學生作業由教師在課堂上輔導完成,既提高了作業質量,又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學生放下書包“輕裝”回家,既有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又可以騰出時間來培養特長,也給家長留出了更多與孩子交流的時間。

  沒有了作業的壓力,二年級學生李俊儒現在每天晚上都會去特長班練琴,然後回家看會書。他説:“沒了作業真好,《伊索寓言》我早就讀完了,還能學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作業當堂清,書包不回家”,只是膠州中小學探索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膠州市教育體育局局長于龍春介紹,除了減負之外,膠州市還通過各種方式為素質教育增質,讓素質教育“活”起來。

  其中,“四聲一影”活動改變了以往以成績為單一考核指標的做法,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校園有瑯瑯的讀書聲、有動聽的歌聲、有悠揚的琴聲、有學生在操場上的吶喊聲、有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身影。如今,在“四聲一影”活動的帶動下,包括秧歌、茂腔、剪紙等在內的一些本地民間文化都走進了膠州中小學,全市119所中小學全部開設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基礎課程或選修課。

  “獅子燈,兩邊擺,咕嚕,咕嚕,滾來滾去是繡球燈……”11歲的于雯一襲青衣,粉面桃腮,顧盼有神,數著各式各樣的花燈。近幾天,大同小學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茂腔經典劇目《趙美蓉觀燈》選段,準備參加即將開幕的第三屆中國秧歌節。

  另外,膠州還通過開展十萬學生大感恩、十萬家長進講堂、十萬親子共同做家務三項活動,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搭起父母與子女交流的平臺。三里河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宋翔飛同學,利用學校邀請從事廚師工作的“家長教師”進校教學的機會,學會了做面點。回到家後,自己動手做了好幾樣,端給爸媽品嘗。爸爸宋本金告訴記者:“自從參加學校的特色活動後,感覺孩子長大了,更懂事了。”

  “素質教育和升學率並不矛盾。”于龍春介紹,經過最近幾年素質教育的開展,膠州中小學的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高考的升學率也大幅提高。2010年,有10個學生考上了北大、清華,佔到青島全市的1/3。2011年,又有5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藝術類、體育類本科錄取率均創新高。

熱詞:

  • 書包
  • 茂腔
  • 低年級學生
  • 學生作業
  • 學生參加
  • 素質教育
  • 家長
  • 中小學
  • 伊索寓言
  •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