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回遷上新樓 住得敞亮心裏更敞亮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2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遼寧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做家務時,薛桂蘭臉上都挂著幸福的笑容。□記者/劉家偉 文/攝

  “那時候住小平房,要是趕上今天這天,我們全家不用幹別的,都得拿盆向外潑水。”7月10日,鞍山市鐵西區永樂街道永豐社區自動化儀錶小區77歲的薛桂蘭望著窗外已經下了一天的大雨感觸頗深地説。

  “怕雨”的記憶在那過去的40多年中根深蒂固。自從1960年薛桂蘭結婚那天起,她就住在鞍山鐵西區最大的棚戶區──自動化儀錶小區。家,是37平方米的下窖房,比路面還矮,沒有廁所、沒有煤氣、沒有暖氣,甚至窗外看不見藍天,而是堆得比屋頂還高的煤堆。而讓全家最擔心的還是雨天,“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最要命的是雨水還不停地涌進屋內。 ”薛桂蘭説,由於沒錢,買不起新房,全家人總盼著動遷,特別是看到經濟條件好的親友都買了新房,離開這個“鬼地方”的願望更加強烈。

  2006年,薛桂蘭家所在的小區全面動遷改造。滿懷著希望等啊,2007年底,她終於回遷上新樓了,鐵西區永豐小區富強街87棟,足有60平方米的房子。

  薛桂蘭是第一個上樓的。從拿到鑰匙到裝修結束,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之所以這麼急,是因為薛桂蘭的老伴得了重病,一定要讓老伴享上這住敞亮新樓的福。

  上樓第一天,一進屋,老伴就拿起桌上的電話打給兒子。兒子問:“爸,您有事啊? ”薛桂蘭的老伴樂了,説:“沒事,就是感受一下住樓房在家裏打電話是啥滋味,省得老羨慕別人。 ”接下來的每一天,老兩口都在盡情享受著這幸福的新生活。

  冬天,暖氣熱,在屋裏不用穿棉襖了;夏天,打開窗子也不用擔心垃圾堆飄來的臭味,更重要的是再不怕雨天了;晚上,坐便就在衛生間裏,再不用摸黑去外面的旱廁了。特別是這兩三年,小區變得越來越美了。白天,薛桂蘭會陪著老伴在小區裏走走,路,鋪著整潔的板磚,樓前樓後有花壇,小區廣場還安了健身器材,傍晚,鄰里們聚在一起唱啊、跳啊、樂啊……

  老伴是樂著“走”的,兒子工作忙,薛桂蘭就一個人生活,她説這便利的生活讓她有享不完的福。“以前住小房時,生爐子做飯取暖,要劈木柴、做水煤,搞黃土往煤面裏摻,都是體力活,我這麼大歲數的老太太,要是還住小房,就沒法活了! ”現在她只要一點煤氣盤,火就來了。薛桂蘭常和鄰居“嘟囔”,“嘟囔”的話只有一句──“我結婚時也沒住上這樣的好房子,住得敞亮,心裏也敞亮啊! 我可得多活些年,享享這福啊! ”

  事實上,發生在薛桂蘭身上的變化只是鞍山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工程惠民的一個縮影。從2006年起,鞍山市連續3年都將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列為政府的一號工程,以磅薄之勢不斷推進這個一號民生工程的建設步伐,使得越來越多的居民告別了破舊落後的老房子,搬進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

  “十一五”期間,鞍山市有6萬戶棚戶區和危舊房家庭住房得到改善,受益群眾20萬人。 “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不僅改善了我們的居住條件,更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改變了城市面貌。 ”這是記者在鞍山採訪時,回遷戶對棚戶區和危房改造這一民生工程最多的評價。

熱詞:

  • 薛桂蘭
  • 新樓
  • 小區
  • 棚戶區
  • 嘟囔
  • 十一五
  • 危房改造
  • 2006年
  • 新房
  • 煤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