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過單行線實現各個小區域微循環 形成循環網絡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過香港、台灣的人都會留意到,城市並不算特別大,路也並不是那麼多那麼寬,但每座大廈周邊,都四通八達,通行有序,並不擁堵。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城市有非常發達的道路“微循環系統”。杭州交警早有借鑒香港、台灣等地經驗的想法,在杭州搞一個“循環交通”,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已有一個初步的設計。昨天,來自全國道路交通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來到杭州,論證這一“循環交通”。

  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市政交通分院項目設計人陳龍説,因為香港、台灣兩地也是華人社會,生活出行習慣和大陸相通,他們的道路環境和人口密度等和杭州的背景條件也類似,而且他們通過一些交通組織措施,實現了城市道路的“血液循環”,值得借鑒。

  在香港繁華的尖沙咀,就是以彌敦道為主幹道實行一個環路繞行的單向交通。陳龍説,所謂“循環交通”,不僅僅是一種交通組織措施,也是一種市民導向,規定並告訴大家怎樣走才最方便,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去,有的人可能走的路短,有的人可能要繞遠一點,但都能到達目的地,關鍵是,因為有序,所以流暢,速度反而快了。雖然有的人需要多走一點路,但通行效率高了,滿足了整體交通參與者的出行要求。

  在杭州,正在論證的循環交通以分區為基礎,每個分區通過單行線實現一個微循環,再用通道把各個形成微循環的分區連接起來,形成循環網絡。

  7月6日起,城西有10條支小路陸續實行全時段單向通行,再與原有的文二、文三等6條單行線配合,正是“微循環”的實踐。(快報7月5日熱線新聞曾報道)

  7月10日,記者來到第一批實行單行措施的古蕩巷、工專路實地觀察。

  在古蕩巷和萬塘路交叉口,有位交警正在執勤,他説有些車主還不知道這裡單行了,需要勸導。他的手上,拿著一疊單向通行道路的示意圖,準備隨時發給走錯路的駕駛員。

  一分鐘之內,他就攔了三輛車,請他們繞行旁邊的華星路。

  一位沿街商鋪的店主説,門前真的通暢了不少,以前都是兩股車流交會的。

  在與古蕩巷交叉、同樣實行單向通行的工專路上,一位停車收費員説,這裡路不寬,一側有停車位,以往這個時間(下午4:30),還是挺擠的,現在好多了。

  杭州交警支隊秩序處副處長賈遲軍説,其實,在這一區塊只實行兩條支小路,還看不出循環效果來。現在先引導車主在兩條支小路上單行,等大家覺得這些小路走著通暢,有好處,願意走了,再實行其他支小路單向通行,最後才在萬塘路和華星路這兩條區域內較大的路上實行單行,一步一步來,最終與已有更大的文二路文三路單行線配合使用,形成循環網絡。

  記者趙潔通訊員謝曉穎

熱詞:

  • 循環網絡
  • 微循環
  • 單行線
  • 萬塘路
  • 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 循環交通
  • 小路
  • 古蕩
  • 血液循環
  • 杭州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