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生活圖文 >

專家:戒煙者溝通交流相互鼓勵可提高戒煙成功率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12: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戒煙是一個長期過程,更是一種心理調整過程。其在醫學上有完整的治療指南,如果加上親朋支持關懷,本人又能確實感受到吸煙的危害而主動戒煙成功率會較高。如果戒煙人群能建立自己的組織如QQ群等,相互溝通交流經驗相互鼓勵,也能進一步提高戒煙成功率。但現在社會上流傳著很多有關戒煙的謬誤,影響著煙民對煙草的認識,甚至成了很多煙民拒絕戒煙的理由。

  《天津市控制吸煙條例》從5月31日起已正式實施了,這也使本市成為我國內地繼上海、廣州、杭州、銀川之後又一個全面禁煙的城市。吸煙越來越不方便,很多煙民都在醞釀戒煙或已經走在戒煙的路上。記者近期在本市一些醫院的戒煙門診了解到,近年來,本市戒煙門診的就診率越來越高,但多數人都是在家人勸導或環境逼迫下前來戒煙,室內全面禁煙後諮詢的人群也有較多增加。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無煙環境促進項目負責人江國虹和本市第一中心醫院呼吸科主任蔣萍等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戒煙是一個長期過程,更是一種心理調整過程,在醫學上有完整的治療指南,如果加上親朋支持關懷,本人又能確實感受到吸煙的危害而主動戒煙成功率會較高。蔣萍還認為如果戒煙人群能建立自己的組織如QQ群等,相互溝通交流經驗相互鼓勵,也能進一步提高戒煙成功率。但現在社會上流傳著很多有關戒煙的謬誤,影響著煙民對煙草的認識,甚至成了很多煙民拒絕戒煙的理由。專家們就這些謬誤進行了科學解釋。

  謬誤1 有些人吸煙一輩子也沒事,不吸煙的人還不是一樣得肺癌。

  專家詮釋:我國約有煙民3億以上,受二手煙危害的達5.4億,每年因吸煙導致相關疾病的死亡人數高達1000萬,超過了因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總和。近五十年的大量科學研究證實,吸煙是肺癌、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大部分吸煙者的壽命會縮短10年以上。因吸煙造成的疾病和死亡常常是在吸煙後的10年到20年甚至更長時間出現,所以吸煙的危害容易被人們大大低估。的確吸煙的不是100%會得慢阻肺或肺癌,但慢阻肺或肺癌患者中80%以上是吸煙或者長期接受二手煙危害的人。另外,癌症的病因複雜,如果説遺傳和環境是個人無法改變的,但個人可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吸煙,來減少患病危險。

  謬誤2 只吸不咽,煙霧只要不吸入肺部,對身體就無害。

  專家詮釋:人體呼吸是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人的呼吸過程是三個互相聯絡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吸煙的全過程包括以上三個互相聯絡的環節,不能人為控制。吸煙時口腔、氣管、肺都需保持負壓的吸氣狀態,不可能把煙霧完全留在口腔而不進入肺部。即便如這些人所説,多數煙霧只進入口腔,也會造成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腔癌等。口腔黏膜也會吸收煙草中的有害物質,通過血液等輸送到全身造成危害。另外,“只吸不咽”的想法會很快促成吸煙成癮,吸入煙霧的多少根本不受個人意願控制,實際吸入量會不斷增加。

  謬誤3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吸煙有助食物消化?

  專家詮釋:飯後吸煙,尼古丁迅速被吸收到血液,使人處於興奮狀態,即有“神仙”一樣的感覺。實際上,飯後吸煙比平常的危害更大,因為飯後吸煙會使人體蛋白質和重碳酸鹽的基礎分泌受到抑制,妨礙食物消化影響營養吸收。同時還直接傷害胃及十二指腸,使胃腸功能紊亂,膽汁分泌增加,引起腹部不適。此外,飯後人體在積極消化吸收食物的同時,對香煙煙霧的吸收能力也增加,吸進的有害物質也會增加。所以可以説“飯後吸煙,禍害無邊。”

  謬誤4 邊上廁所邊吸煙,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

  專家詮釋:許多人認為廁所裏有臭氣,吸煙可以沖淡一些,事實上,廁所裏氨的濃度要比其他地方高,氧的含量相對較低,而煙草在低氧狀態下燃燒會産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連同廁所裏的有毒氣體一起被吸入肺中,對人體危害極大。患有冠心病或慢性支氣管炎的人在廁所吸煙,可導致心絞痛、氣管炎或哮喘急性發作。目前尚無吸煙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緩便秘的科學報道。但來自多國大量證據證明,吸煙可以造成消化系統的多種疾病,特別是食管癌、胃癌、結腸癌及消化道潰瘍的高發,而消化性潰瘍患者,吸煙會使症狀加重,影響療效。

  謬誤5 吸煙已成習慣,不吸煙渾身不自在,吸煙可以緩解壓力解除疲勞。

  專家詮釋:吸煙不是習慣而是一種慢性依賴性疾病,其本質是尼古丁依賴,具有藥物成癮的軀體和精神雙重依賴特徵,戒煙後的渾身不自在也是一種戒斷反應。因此,吸煙難戒,並非習慣難改而是癮病難除。相當一部分人戒煙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身體和心理雙重調整,必要時輔助藥物治療。吸煙緩解壓力解除疲勞也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依賴表現。一方面,煙草中的尼古丁很快到達大腦,使吸煙者産生愉悅感。另一方面,重復的行為也能減輕焦慮,如同吃零食、購物一樣,這在醫學上稱為正性強化作用。但尼古丁是成癮物質,在重復使用中,機體對其産生耐受性,必須吸入更多的該物質才能産生舒適感。因此形成煙癮後再戒除時的不適和焦慮來自尼姑丁水平的下降,此時轉移注意力,尋求家庭支持非常重要。

  謬誤6 煙齡長、吸煙量大的人不宜戒煙,戒煙更易患病。

  專家詮釋:煙齡長、吸煙量大的人戒煙後更易發生戒斷綜合徵,這也被誤認為“容易生病”。吸煙者戒煙後,血液中尼古丁濃度降低,加上心理和行為習慣的原因,嘗試戒煙者在戒煙幾個小時後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如渴望吸煙、煩躁不安、抑鬱、緊張、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但戒斷症狀是暫時的,是人體機能逐漸恢復到不吸煙狀態的自身調整過程,在戒煙後的第一週最為嚴重,多數在三到四週減弱至消失。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會遇到戒煙後發現肺癌的,但並非戒煙造成,而是多年煙草危害的結果。大量科學研究表明,戒煙20小時後,心梗危險降低;2天后,味覺、嗅覺敏感性增強;2個月後,自我感覺呼吸順暢、體力增強,口腔異味消失、牙齒變潔凈;1年後心臟病風險降低一半;15年後,罹患癌症等吸煙相關疾病風險降至與不吸煙者相同。(記者 趙津 攝影 王倩)

熱詞:

  • 戒煙
  • 消化性潰瘍
  • 肺換氣
  • 神仙
  • 肺通氣
  • 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