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比“火爐之爭”更重要的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9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徐敏

  炎炎夏日,關於“火爐”的評選又熱鬧起來。這幾天,網上評出幾個城市為我國“新三大火爐”,據説是根據近年來各地超過35℃的高溫天總數統計出來的。民間“戲説”,官方卻頗為較真。“榮膺”新火爐之稱的各地氣象部門紛紛表示,這一説法無科學依據;而一些“老火爐”也抱屈,我們早幾年就已“脫爐”了。

  地方不想戴上“火爐”的帽子,可能擔心給城市造成負面形象,影響旅遊業發展甚至影響招商引資。可是,“火爐”是一個客觀存在,並不是否認了就可一下子降溫,承認了就真的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隨著全球氣候條件變化,人類面臨的極端天氣也日益增多,“冰與火”的極端天氣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也考驗著城市的管理水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躋身中國“火爐榜”。與其通過高溫天數、持續時間、極端最高氣溫等專業數據,來證明自己不是“火爐”,還不如更好地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保障,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細節,為城市撐起一把“清涼傘”。

  這樣的畫面我們並不陌生:烈日驕陽之下,環衛工人揮汗如雨清掃路面;建築工、維修工為城市建設和正常運行加班加點;快遞員、送水工汗流浹背穿梭在大街小巷……許許多多普通勞動者在極端天氣環境下咬牙堅持著,為城市辛勤奉獻。尊重每一位勞動者,為他們營造健康安全的職業環境,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近日,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對高溫天氣下室外露天作業時限,以及勞動者高溫津貼等做出明確規定。規定有了,接下來就看能否貫徹落實,尤其要關注那些外來務工者、小企業的勞動者,確保他們也能享受到勞動保護與福利。

  “制度性清涼”外,城市還可以在建設、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營造“清涼”。烈日下在路口等候紅綠燈,行人苦不堪言,能否多設一些遮陽傘?當然,對相關部門來説,並不是撐一把傘那樣簡單,還要兼顧不能影響駕車者的視線等因素,這對管理者也是一份考驗。曾在世博園區廣泛使用的噴霧降溫裝置,能否更多地在旅遊景點、居民小區內使用?讓人們盛夏之日也可以在露天透透氣,享受涼爽。對於獨居老人、暑期“散養”的“外來娃”、殘疾人士等比較特殊的群體,我們的社區幹部、志願者們,也可以為他們送上更多關懷。例如,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買日常用品、去醫院配常用藥,開闢場地給“外來娃”們集中學習和活動,凡此種種可以帶來人文味的“清涼”。

  同時,城市還可從改善生態環境入手,降低“火爐”效應。例如,提高城市綠化率,在“熱中心”地段多建公共綠地,發展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拆墻透綠等,都有利於為城市降溫。一些“老火爐”城市,這些年通過建設濕地風道驅散城中熱浪,推廣節能建築,以及保護湖泊、改善水環境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降溫效果。

  是否被封為“火爐”,其實地方政府不必太較真。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條件,造成不同的氣候氣溫,這本是客觀存在,無關城市榮辱。如果一座先天條件並不佔優的“火爐”城市,能夠通過不斷優化建設和管理,為百姓撐起一把清涼之傘,讓在極端氣溫下生活工作的人們也能感到安居樂業,那麼“火爐”又何妨?

熱詞:

  • 火爐
  • 清涼
  • 冰與火
  • 散養
  • 外來娃
  •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 極端天氣
  • 徐敏
  • 拆墻透綠
  • 極端最高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