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季梁:被埋沒的古代民本思想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9日 03: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季梁,春秋初期隨國(今湖北隨州)人,生卒年不詳,又稱季氏梁、季仕梁(季為其氏,梁為其名)。從文獻記載來看,《左傳》僅兩處,《隨州志》有二十多處。文獻中最後一次記載他的活動是在《左傳 桓公八年》,時值公元前704年。季梁這位先秦民本思想家,其思想被歲月湮沒,很少為世人所知。

  據載,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季梁,約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開始登上隨國的政治舞臺。從隨侯對他非同尋常的倚重和強大的楚國對他的畏懼來看,季梁應是位權威人士,以至於隨侯在其輔佐下,隨國成為“漢東大國”。季梁被唐代詩人李白譽為“神農之後,隨之大賢”。季梁死後葬於今隨州市東郊義地崗,曾建有墓祠,為後世所敬重。惜抗日戰爭時期墓祠被毀。

  1979年4月,在季梁墓祠西側發掘出一座古墓葬,出土編鐘、馬銜等隨葬物品。其中兩件戈均有銘文:其一為“周王孫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其二為“穆侯之子西宮之孫,曾大攻(工)尹季怡之用”。因二戈銘文皆有“季怡”二字,時代為春秋中期,表明季怡極有可能係季梁後裔,而從季怡曾任隨大工尹一職來分析,季氏家族在隨國政壇曾長期居要職。

  據考證,季氏可能源於周之八士之一的季隨,出土文物也表明季氏確係周族後裔,而季梁也很可能是季隨的後代。進而或可推論出,季隨或許始封于隨。今隨州市有季梁街,隨州機電工程學校內季梁墓遺址上有其塑像。

  史載,季梁生活的時代(公元前8世紀),隨國雖然在諸姬中強大,但卻面臨內憂外患,尤其是楚國對隨國虎視眈眈。季梁面對這一嚴峻現實,把“道”作為治理國家的準則:“所謂道,忠於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為了使整頓國家的主張不流於空泛,季梁向隨侯提出了“修政而親兄弟之國”施政方針,所謂“修政”,即對內整頓國家政治。所謂“親兄弟之國”,即對外與兄弟國家互相親善。也正是由於季梁有“道”,從而贏得了楚王對隨侯的尊重。

  季梁是開古代民本學説先河的學者之一。“民”構成季梁哲學思想的主題。這從《左傳 桓公六年》所載季梁與隨侯關於民神關係的一段對話可知:“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認為君要民擁戴,必須忠民利民。若拋棄人民而只崇拜鬼神,就會喪失政權。

  季梁的哲學構成了先秦諸子百家民本思想的重要源頭。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荀子的“民水君舟”論,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強調法律的公正和平等,無不源於季梁的民本哲學。儒家學説吸取了季梁的哲學思想,然而孔子只接受了季梁思想的一部分,如天人關係論,“敬鬼神而遠之”,但卻把季梁君民關係論來了個顛而倒之的改造,引出君本論。墨家雖然吸收了季梁君民關係論,表現出“民本”傾向,但是在天人關係論中主張“天志”,為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提供了理論基礎。後來的《老子》中“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觀點,與季梁的“小之能敵大”的“道”不謀而合。《孫子兵法》首篇更是將“道”列為兵家“五事”之首。季梁開民本學説之先河,稱其為中國民本思想家,不為過。

  (作者為中國人事出版社編審)

熱詞:

  • 民本
  • 君民關係
  • 民本思想
  • 思想家
  • 左傳
  • 季怡
  • 隨國
  • 道法自然
  • 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