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韋迪稱國奧打中超失敗 青少年比賽前先考文化課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中心-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足球目前的全面落後是因為從業人員不努力嗎?不是,歸根到底是體制出了問題!”韋迪提出了顛覆性的全新理念──摒棄“成績論”,摒棄“精英論”,以人為本推行改革。

  自評“國奧打中超” 很失敗

  “從前在總局其他幾個運動管理中心也待過,奧運金牌也拿過幾塊,但調到足管中心工作這兩年,我發現原來的成功經驗並不適合於足球。”昨天,韋迪一上來首先作了一番自我批評,尤其是上任之初推行的“國奧打中超”,韋迪自評極其失敗。

  “上世紀80年代解放軍隊率先提出走少眾精英路線並迅速取得成功,然後各省市開始模倣。從實際效果上看,一些小眾項目這麼做或許有效,但對於集體項目,尤其是職業化程度較高的集體項目來説是違背規律的。”韋迪説,北京奧運中國金牌第一,但集體項目卻貢獻很小,“或許有人會説我們的女排曾經輝煌,但大家要明白,女排項目在世界上的職業化程度並不高,以專業對業餘,取得成績並不難。”

  反問武漢U15隊 還有對手嗎

  與“精英路線”相對應的是“惟成績論”,韋迪指出,正是多年來將成績作為工作成敗的惟一評判標準,才使得中國足球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水平也越來越低。

  “城運會、全運會,為了取得成績,各省市通常是提前4-6年開始組隊。孩子們選上了還好説,那些沒選上的孩子等於早早地被我們推出了足球的大門。”韋迪説,“惟成績論”的害處很多,比如以大打小、假球黑哨等等,“就算是正常集訓比賽,這樣的組織方式同樣是不科學的。比如你們武漢U15球隊,以精英模式進行組隊後,他們在本地還找得到對手麼?還有高質量的比賽可以打麼?”

  文化成績不過關 不準參賽

  “規模不大,質量不高。”韋迪認為這是中國足球全面落後的核心問題,而改變現狀只有下決心從體制上進行大膽改革與嘗試。“不要去想成績,甚至不要去想發現苗子,首先是讓孩子們快樂地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

  韋迪稱,根據前不久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央領導同志提出的最新指導意見,今後中國足協青少年比賽前將先進行文化考試,成績不過關者將沒有參賽資格。“足球運動需要高素質人才,文盲、半文盲是無法踢出高水平足球的。”韋迪還特別指出,今後中國足協將取消U13、U15兩個級別,“不要讓孩子們早早地遠離學校,進入到一個集中組隊的模式中來,那樣不利於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足協將從16歲-19歲每個年齡段進行組隊,這樣則是為了避免因城運會、全運會任務而造成偶數年齡段孩子被摒棄在足球大門之外。“這次改革我們要讓足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服務。”韋迪不無期冀地説。

  本版文字/記者 馬萬勇 實習生 蘇梓瀾

熱詞:

  • 韋迪
  • 比賽
  • 國奧
  • 文化課
  • 足協
  • 球隊
  • 國奧打中超
  • 惟成績論
  • 集體項目
  • 職業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