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們沒想到的,你們都想到了”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6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李紅艷

  藏戲、畬族山歌戲、歌舞劇、音樂劇、雜技劇、京劇、豫劇……正在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將一場場原創民族歌舞呈現在北京觀眾面前。41台劇目、92場演出,如此龐大的演出規模,也意味著在瑰麗多姿的舞臺背後是繁複的組織工作。從演出排期、劇場選擇到代表團接送、現場協調……每一個環節都浸透著北京作為東道主的熱情、精細和週到。

  “口袋書”幫代表團解憂

  “我們提前8個月就開始摸場地了,我們稱之為‘沒見面的服務’。”本屆會演演出部副部長郄春來説。每個劇院能容納多少觀眾,舞臺條件如何,用電量多少,甚至連化粧間、貴賓室有幾個,他們都做了信息收集,然後畫成圖紙給代表團,“我們甚至連廁所位置都標出來了。”

  與此同步,另一類信息收集工作也在進行著,那就是“勘察”各個代表團的劇目:劇目類型,是歌舞、戲曲,還是音樂會。此外,舞美規模多大、對舞臺技術條件有什麼特殊要求,等等,都被詳細記錄下來,因為這是協調安排合適的演出場所的前提條件。

  經過了這種雙向的信息收集、匯總,最終會演演出部編輯出了一本“口袋”手冊,發給各個代表團,上面詳細註明相關聯絡方式、聯絡人、劇場信息、入住賓館信息及周圍有哪些餐館、醫療機構……郄春來説:“代表團都很感謝我們做了這些,感慨地説‘我們沒想到的,你們都想到了’。”

  代表團抵京全程有“地陪”

  “最頭疼的問題就是演出的裝臺、卸臺。”梅蘭芳大劇院聯絡組組長劉夢俠説。一般説來,一場演出完畢是晚上10點鐘左右,然後開始卸臺,等著大貨車夜裏12點鐘進城來裝臺,通常是這個團卸臺,第二天演出的另一個團運送舞美道具的貨車也到了,只能協商劇場打開兩個舞臺臺口,這邊卸,那邊裝。“有的團卸臺慢,等一完事兒,都淩晨五六點鐘了,出了劇場門,我都看見早起遛彎兒的人了。”

  劉夢俠的家離梅蘭芳大劇院很遠,這段日子他很少回家,有時困極了就在劇場包廂裏坐著瞇一小覺。他和同事的辛勞付出被代表團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們走的時候都是緊緊握著我的手錶示感謝。有一個團的領隊説,他們去過很多地方演出,從沒見過像這次會演這樣,有人從頭到尾全程陪同,甚至還陪著他們一起熬夜。”

  對聯絡員進行民族政策培訓

  據北京市民委宣傳處處長司永成介紹,會演執委會專門為聯絡員進行了民族知識、民族政策的相關培訓。

  會演期間,有744名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工作及演職人員在京工作和生活。為此,本屆會演清真餐飲服務組積極主動地給各代表團做好清真餐飲政策監督、服務、保障工作,對各代表團所聯絡和確定的清真餐廳進行了解和檢查。

  問每一位聯絡員累不累,累!想必他們都會這樣回答。不過,他們沒有絲毫抱怨,就像劉夢俠説的:“我們負責的這個環節是會演的‘前沿陣地’,我們代表的不是個人,是會演活動,再往大裏説,是北京,是北京人對少數民族兄弟姐妹的熱忱。只要他們對北京之行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熱詞:

  • 代表團
  • 劇目
  • 口袋書
  • 地陪
  • 勘察
  • 口袋
  • 民族政策
  • 梅蘭芳
  • 舞美
  • 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