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印度學界有感“上帝粒子”新發現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5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電 歐洲核研究組織4日宣佈發現一種與“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相似的亞原子。這一消息,對於印度物理學界而言,有些自豪感,也有些挫折感。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提出者是英國科學家彼得 希格斯,但是在他之前,“玻色子”這個名稱已經出現,而且是以印度物理學家薩蒂延德拉 納特 博斯的名字命名。

  博斯1894年出生在加爾各答,在加爾各答大學和達卡大學任教。1924年,他給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寫信,提出一個關於光粒計算的重要理論,後來,愛因斯坦將這一理論擴展到特定類型的原子。

  愛因斯坦認為,如果這種類型的原子氣體被降低到極低的溫度,那麼所有的原子就會突然聚集在一種盡可能低的能量狀態。這種過程與從氣體中滴下一滴冷凝液體相似。這一理論後來被稱作“博斯-愛因斯坦冷凝現象”。

  博斯的理論和發現,成為描述兩種基本級別的亞原子粒子的基礎,這兩種亞原子後來分別以博斯和意大利科學家恩裏科 費爾米的名字命名,稱作玻色子和費米子。

  再後來,不少研究玻色子的科學家相繼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但博斯從未得到這一殊榮。

  為紀念博斯,印度在加爾各答設立薩蒂延德拉 納特 博斯國家中心。供職在這座物理研究機構的天體物理學家阿爾沙內 馬宗達4日告訴法新社記者,若非生在殖民年代,博斯會更為世人所知。“如果那時候的印度是一個獨立國家,博斯會比今天更獲得外界的認可。”

  博斯1954年在印度獲得第二高平民榮譽帕德馬 威布山獎,1974年去世。

熱詞:

  • 上帝粒子
  • 博斯
  • 希格斯玻色子
  • 費米子
  • 歐洲核研究組織
  • 粒計算
  • 加爾各答大學
  • 玻色子
  • 愛因斯坦
  • 亞原子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