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每位市民都有力量從事公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3日 12: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馬立明

  在早年的公益理論中,公益特指公共利益、公共福祉,是一項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基礎性事業,一開始的實踐都是集中在社會救濟、衛生環境等重點領域。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普遍的誤解:公益活動的行為主體應當是政府和企業,而個人很難具備做公益的能力。

  一個普通人與公益的距離,其實並不遠。樂善好施是公益,互助互愛是公益,匡扶正義也是公益。很多向善的行為,説白了都是公益。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及的“日行一善”,實際上就是一項樸素的民間公益。公益並非與個人無關,我們每個市民都有力量從事公益。

  如今,隨著社會組織成立門檻調低,社會改革正在逐步進行,市民們參加公益的途徑,也變得寬闊起來。在我們身邊,已有許多公益組織茁壯成長,在自然環保、健康、教育扶貧、殘疾助老、婦女兒童、法律援助等方面,默默地發揮著作用。包括您看到的這個“公益金百萬行”的活動,也在為公益慈善不遺餘力。這些公益組織,力量不僅來自政府,更多是來自於社會,來自於普通市民。公益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利,甚至説,可以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的公益相比,社會主辦的公益事業好處不少:覆蓋面更廣、分工更精細、管理更靈活、效率更高、監管更加透明……通過公益機構行善,你我都能找對位置,盡可能地發揮熱量。

  “公益金百萬行”,之所以採用民眾健康步行的方式,就想表達一個概念:那就是參與公益是一項快樂體驗,是一種生活方式。參加“公益金百萬行”的個人,無論身份、職業、貧富,都平等地參與公益。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樸素理念中,感受到公益的快樂。同時,這也有助於營造一種“關愛、互助、感恩、和諧”的社會氛圍,通過廣泛的媒體宣傳,以及大範圍的組織活動,形成一種規模示範效應,告訴大家公益就在身邊。

  公益事業,公共參與,必將凝聚成社會合力。當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之時,你會發現我們個體中蘊藏的力量。一些在傳統思路下看似無從下手的社會難題,我們或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真正的答案。

熱詞:

  • 公益機構
  • 公益金百萬行
  • 公益組織
  • 公共參與
  • 教育扶貧
  • 福祉
  • 社會改革
  • 向善
  • 社會氛圍
  • 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