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編制少缺人才困住北昆(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3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以《續琵琶》、《紅樓夢》一老一新兩台大戲參賽“第五屆中國昆劇節”

  本報記者自蘇州報道作為長江以北唯一的崑曲院團,北方崑曲劇院孤獨地鎮守著崑曲的半壁江山,雖然也曾涌現出韓世昌、侯永奎等大師,但多年來,北昆素來被“南昆派”所詬病,甚至譏諷為唱腔、唸白抑或表演都帶有濃重的梆子腔。昨晚,隨著清初唐寅的《續琵琶》在絕響300年後以復原原貌的形式重登舞臺,北昆以《續琵琶》、《紅樓夢》一老一新兩台大戲完成了在“第五屆中國昆劇節”的參賽演出。院長楊鳳一表示,“從這兩齣戲可以看出北昆近兩年的創作規律,既尊重傳統又嚮往時尚。”

  “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這既是《紅樓夢》中寶玉在為剛剛落成的大觀園景點擬出匾額對聯時所遵循的古訓,同時也是戲劇評論家周傳家為北昆近兩年的創作提出的理論命題。雖然全劇在篇章的取捨、唱詞的雅致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爭議,但圍繞癡情、悲情與至情來結構全劇的做法,還是被冠以了忠實于曹翁精神情愫的改編。不僅在去年的“中國戲劇節”上以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紅樓夢》更以第一名的身份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而另一齣《續琵琶》則是按照300年前的欣賞習慣復原的,其中甚至用舊曲吟咏了《胡笳十八拍》。院長楊鳳一表示,“兩齣戲代表著北昆的兩條腿走路,但是崑曲必須要創新,否則600年前的藝術放到今天也只能是老古董,不會有年輕人去理會的。”

  2009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人柳淳澤到北昆聆聽了她仰慕已久的崑曲,全程陪同的院長楊鳳一一直擔心她萬一提出要上洗手間,而北昆簡陋的廁所實在無法示人的尷尬被媒體曝出後,北昆在硬體上的短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時至今日,雖然已經對廁所進行了改造,但北昆的藝術家仍然困守在1萬平方米的破舊院子中。北方崑曲藝術中心雖然已進入北京市的“十二五”規劃,但該項目至今還沒有立項。

  在全國7個崑曲院團中,北昆是唯一一個非全額撥款單位,而且70%的撥款除了要養活全團120個在編人員外,還要負擔40名外聘人員的費用。曹穎説,“雖然近兩年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加,演員們的演出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但像魏春榮這樣的"梅花獎"演員,在《紅樓夢》中演一場王熙鳳,才只有200元演出費,其他年輕演員就更少了。可即便是這樣,三年來全團沒有一個人走。而且由於人員有限,我們現在只能適應單線作戰,一旦《紅樓夢》這樣的大戲在外演出,北京的所有演出就只能暫停。每次我都會為演出排期而苦惱,就這麼點人,要想完成這些年平均每年300多場的演出任務,還真得動些腦筋。”隨著文化交流的增多,北昆近些年的出訪演出也逐年增加。但由於沒有掌握外語的人才,去年在美國演出時還曾出現過全團40多人因聽不懂機場登機口變更的廣播而差點誤機的事情。曹穎説,“由於編制有限,我們急需的表演以及適應市場化的人才都無法引進,而這也成為了目前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熱詞:

  • 紅樓夢
  • 演出
  • 續琵琶
  • 演員
  • 梆子腔
  • 曹穎
  • 胡笳十八拍
  • 昆劇
  • 參賽
  • 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