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2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 貝蒂娜 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

  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週裏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林道是巴伐利亞州博登湖上的度假勝地,它與諾貝爾獎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年,兩名林道的醫生和一名瑞典王室成員&&,召集了7名來自丹麥、瑞典、瑞士、美國和德國的諾獎得主來到這個小島,與青年一代研究人員交流。由此,諾獎得主與青年學者的林道聚會成為一年一度的傳統。

  如今,61年過去,到過林道的諾獎得主有430人,青年學者人數2.5萬。醫學或生理學、文學、化學、物理學、經濟學,林道論壇主題學科年年不同,今年的主題是物理。

  從2日開始,20多場諾獎得主講座將陸續展開,話題涵蓋暗物質、中微子等專業知識,也涉及新能源、氣候變化等大眾話題。

  “我對這個專業感興趣是因為它在解答關於自然的問題,在尋找起源的答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研究生喬舒亞 狄龍説。

  如果分得更細一點,狄龍的專業是宇宙學,一門研究宇宙從哪來、到哪去的學科。“我想了解這個專業的研究進展,畢竟與大師們和其他地方的同學交流是和看書不一樣的。”

  狄龍最想見到的“大師”、201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萊恩 施密特定於2日做題為《宇宙學的發現與標準模型》的講座。不過,狄龍最想知道的不是大師們發現了什麼,而是“他們怎麼發現,怎麼克服研究中的困難”。

  中國台灣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承山帶著類似的疑問來到林道。“這裡沒有多少諾獎得主和我的研究領域有關,不過沒關係,我最想了解的就是他們的心路歷程,他們這麼多年是怎麼堅持下去踏實做研究的,”他説,“我猜想,諾獎得主成功是因為他們勇往直前、不言放棄的態度以及與人合作的精神。”

  在林道,除了每天上午諾獎得主的講座,每天下午正式的討論會和私下交流也是論壇重點。青年學者有機會在不同場合請諾獎得主答疑解惑。

  “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各種交流機會,最大限度地享受在林道的對話,”貝納多特在開幕式上對青年學者們説,“‘教育、激勵、聯絡’是林道諾獎得主論壇的理念,我們希望你們能在這裡學到寶貴經驗,在學術研究上得到啟發,同時建立一些或許能持續一生的聯絡。”

  除了論壇參加者,貝納多特還邀請公眾借助一個名為Lidau Mediatheque的網絡平臺(http://www.mediatheque.lindau-nobel.org)免費觀看講座視頻。

  除論壇講座視頻外,這個網絡平臺還發佈參會諾獎得主的講座摘要、照片和簡歷等。截至1日,平臺已上載232條視頻、244張照片和360篇講座摘要,涉及430名諾貝爾獎得主。這些資料最早的來自1952年,涉及化學、物理學、醫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

  目前,大部分講座語言為英文。論壇主辦方打算與國際學術機構合作,今後可能提供中文翻譯。

熱詞:

  • 諾獎
  • 大師
  • 獎得主
  • 中微子
  • 狄龍
  • 諾貝爾獎
  • 暗物質
  • 學科
  • 視頻
  • 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