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每個辦公室天然就應是"治庸辦"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2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場以“治庸提能、治懶提效、治散提神、治軟提勁”為主要內容的“治庸問責風暴”,在武漢興起一年有餘。一年來,全市共問責幹部812人,其中局級幹部16人,處級幹部142人,換言之,平均每天有超過2名幹部被問責。

  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曾將武漢幹部作風問題喻為“患有重症肌無力的病人”。怎麼醫治“重症肌無力”?最高明的一招,就是依靠群眾的監督,武漢設置了“治庸辦”,出臺了治庸問責群眾監督獎勵辦法,不僅對提供有效信息的群眾給予現金獎勵,還出臺措施保護舉報人,防止他們遭到打擊報復。因此,很多地方的“治庸辦”如今門庭若市,“人氣”遠超“信訪辦”。也因此,很多幹部“現在每天都像繃緊了的發條”。

  都説人們最痛恨官員腐敗,其實,官員的無能、平庸、懶政、不作為,同樣令人憎恨。有些官員看似很清廉,很本分,但就是不肯做事,做不好事,推諉敷衍,散漫拖拉,這樣的官員實際上也是“麻煩製造者”。從群眾的信訪看,讓他們煩惱的,並非都是揭露貪污腐敗,也有對官員“庸、懶、散、軟”作風的憤慨。“庸、懶、散、軟”同樣會造成群眾的不滿,同樣是不和諧因素的源頭。

  為了讓群眾滿意,讓執政為民落到每個民生環節,就該治庸治懶,問政問責,這應該與反腐反貪並舉,“提能、提效、提神、提勁”。看看武漢,37個有行政審批職能的省直部門,在“治庸問責”中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原有的482個行政審批事項,已經減至373項,審批時限平均提速50%以上。這不是為民利民的善舉?

  現在,武漢的“治庸辦”已經變成了常設機構。而事實上,我們的每一個面向群眾的辦事機構,都應該天然地具有“治庸辦”的職能,或者把“治庸辦”的功能溶解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近日讀到上海閔行上上下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報道,就很有感觸。現在的閔行,每個街鎮都有群眾表達的平臺,而且各具特色。如莘莊鎮開設了“民生莘課堂”,對社區居民關注的問題每月開展諮詢;顓橋鎮開設“咨政面對面”平臺,一改“你説我聽”的局面,每次活動事前通報主題,讓鎮黨委與鎮政府和群眾充分溝通。而馬橋鎮,村村都開“周周會”,一年來“周周會”活動528次,參與人數達到了23760人次。村幹部、鎮幹部在“周周會”上與群眾面對面,將看似“一地雞毛”的小事,樁樁件件落實好、解決好。諸如“村裏發放的免費理髮券快過期了,大家要用掉哦。婦科體檢日期定了,婦女們要相互轉告……”之類的“芝麻綠豆”事都關照好,諸如“戶口凍結時間太長,孩子要讀書,遷不進來啊”,“養雞太多,太吵,能不能先殺了公雞?”“五組缺公共廁所,能否建設起來?”的群眾呼聲,都要研究商討。由於暢通表達渠道,細緻紮實地與群眾互動,妥善解決了涉及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雖然沒有“治庸治懶”一説,但他們每時每刻置身於群眾的監督中,以自己的表現向“庸、懶、散、軟”説“不”。在這樣的理性環境裏,這樣的和諧氛圍中,人們還有必要去“信訪”嗎?

  這是更高層次的境界,其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熱詞:

  • 顓橋鎮
  • 治庸辦
  • 重症肌無力
  • 問責
  • 周周會
  • 信訪
  • 婦科體檢
  • 人氣
  • 信訪辦
  • 麻煩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