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術家與“藝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2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佛山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王帥

  宛成

  新聞回顧6月26日,老一輩電影藝術家、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陳強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6月28日,另外一位巨星隕落——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6月30日,著名電影和話劇演員黃宗洛在北京去世,享年85歲……

  6月底,接連送走三個“國寶”級藝術家,引起文化圈內的深切追思。特別是陳強和張瑞芳,同為94歲高齡,而且同在1962年就被文化部評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讓不少活著的平常人和“藝術家”都深思不已:老一輩藝術家走了,留給“藝人”扎堆的後世多少警醒?

  如果平常日子提起陳強,大部分人語焉不詳,但若説起陳佩斯估計都能扯了幾個段子;提起張瑞芳和她飾演的“李雙雙”,大部分人仍然語焉不詳——不是陳強和張瑞芳表演技藝和業內名望問題,而是年代久遠帶來了代溝,加上10年一代的藝術斷代分層,讓年輕人只關注商業明星,而不關注藝術人生。但年代久遠,不影響陳強、張瑞芳和黃宗洛等人的藝術魅力和高超表演技藝,也不影響他們對後世的標桿意義。

  正是陳強們的辛勤耕耘和不倦開拓,中國的影視事業也能夠堅實地走到今天;正是陳強們的默默奉獻和傾力付出,我們才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奉獻精神和敬業樂群的本色——如果以陳強或張瑞芳或黃宗洛的藝術為標準劃一條橫線,不知現世的、擁有各式頭銜的“藝術家”有幾人達標?雖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藝術的發展總有自身的底線和標準;雖説每個時代賦予演員特定的文化背景,但無論縱向、橫向比較,現世的藝術家更像“藝人”而非藝術家,更談不上“德藝雙馨”。

  什麼是藝人?從字面上,可以界定為一種利用自己本身的技藝與才能來娛樂他人,以賺取報酬之人的一個總稱,包括歌手、演員、模特、舞者,甚至於不在臺前的配音演員等職業。什麼是藝術家?主要是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既包括在藝術領域裏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藝術家”,是一個源於自然,發於心靈的藝術作品創作者。

  從外延範圍上看,貌似藝人比藝術家更加寬泛,但若作出一個初步判斷,絕大部分人會認同藝術家——不在於藝術帶上“家”就比藝人高貴,而是藝術家不是一種職業、卻是一種理想和追求,而且這種追求不只是聚光燈,更多的是對職業本身的執著和奉獻——陳強為何受到尊敬?不光因為他身後有一批優秀作品,而且還有昭示當世的精神力量。

  但現世老、中、青三代“藝人”或“藝術工作者”,過於強調包裝與技巧,疏于紮實職業基本功,有多少人配得上“藝術”二字?更不用説,那些阿貓阿狗類的不斷挑戰觀眾底線的“招牌藝術家”,如何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力?

熱詞:

  • 藝術家
  • 藝人
  • 李雙雙
  • 國寶
  • 藝術創作
  • 現世
  • 舞者
  • 創作者
  • 著名電影
  • 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