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長途客運事故與哈頓矩陣理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30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新華視點關注了這樣一個問題——超長途客運是否該取締?公安交通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發生的導致10人以上死亡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中,運輸里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超長途汽車客運事故佔了很大比例。

  在網上搜索“長途客運事故”,一條條新聞映入眼簾。遠的不説,去年7月22日,京珠高速公路河南境內發生特別重大臥鋪客車燃燒事故,41人死亡、6人受傷。今年1月3日,滬昆高速湖南中方縣境內發生重型挂車與大客車相撞,13人死亡,41人受傷。轉天,滬昆高速公路貴州黔南段發生長途客車翻車事件,18人死亡。而最近的則是6月20日,沈海高速公路霞浦段,一輛載有45名乘客的客車墜入山谷,17人死亡,3人重傷……

  據此,有專家認為應該逐漸減少乃至取消這一交通運輸方式也在情理之中。但筆者認為,首先,鐵路運力有限,長途客運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其次,相較火車飛機,長途客運成本相對低廉,能更加滿足農民工的出行,可緩解春運及節假日的交通壓力。再次,隨著公路通車里程的增長(2011年我國新增公路通車里程7.1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9萬公里),汽車客運出行已成為國民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所以,簡單粗暴地取締了之並不是標本兼治的良方。

  不過,在如今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如何尋找有效對策,從根本上減少因長途客運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呢?關鍵還得從事故的發生機理和防控機制的源頭入手。説到這,就不能不説説“哈頓矩陣理論”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人威廉哈頓提出了著名的“哈頓矩陣”模型,認為交通事故是“人”、“車”、“環境”三個主要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車輛在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後三個階段,矩陣中每一個矩形的有效干預,都能減少道路交通危害。

  事故的發生,關鍵在於預防。那麼我們就從防止碰撞這一角度,看看“碰撞前”有哪些注意事項該注意卻沒注意,或者已經注意到了,卻極力回避不願去改。

  先來看“人”。駕駛員駕駛技術是否過關,有沒有對司乘人員開展過應急培訓?駕駛員安全意識是否強烈?有沒有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比如對旅客及其隨身行李實行嚴格地檢查?是不是存在疲勞駕駛問題?遇到超載、超速、違法換道、違規攬客等行為,交警執法力度是否夠強?分析目前大多數長途客運事故,除了“疲勞駕駛”是肯定的,其他問題,都是否定答案。

  再來看“車”。車輛性能、照明、制動、速度管理是否過關?除了車站安檢,車輛安全設施是否也要升級?車輛檢修保養是否到位?2011年9月到10月間,上海、湖南連續發生因大客車側翻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專家指出,這些大客車在安全防護性能方面存在缺陷:車輛重心偏高、側傾角較小,容易發生側翻,沒有全承載式的鋼架結構,車輛一撞就散。

  最後看“環境”。道路設計和佈局、速度限制是否合理?就拿“620”事故為例,專家指出,出事的大客車高3.5米,而事故現場的道路護欄只有75厘米高,這樣的高度只能防護小汽車,對於大型車輛幾乎起不到防護作用。

  正如《人民日報》一篇報道所説:其實,我國的安全監管規定已經很多,關鍵在於認真履行責任,而不是流於形式。本報評論員李國惠

熱詞:

  • 長途客運
  • 哈頓
  • 矩陣理論
  • 長途客車
  • 事故現場
  • 人民日報
  • 事故造成
  • 側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