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南將在西沙設文化遺産保護區 科技監管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1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6月29日消息:6月27日,記者從海南省文體廳了解到,為更好地保護即將成立的海南省三沙市海域內文化遺存,海南省將在西沙群島的北礁、華光礁、玉琢礁、永樂礁四大區域劃定文化遺産保護區,並與公安部門合作構建海上監管平臺,以現代科技監管形式,配以日常性海上文物保護執法檢查,逐漸構建起立體化的南海文物保護監管系統。

  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剛剛獲批准設立的海南省地級市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該海域已經考古證實為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水下文物遺存豐富,其中北礁沉船遺址、甘泉島遺址被列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人員近年還在西沙水域成功發掘一艘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沉船——華光礁一號,出水511塊船板,以及大量的瓷器、銅錢等水下文物。

  據統計,從1996年至今,海南省先後7次參與對南海水下文物考古調查與發掘,獲得文物約2萬件,已確認的水下文化遺存達122處。在今年4月至5月進行的海南省例行海上執法巡查中,考古人員又在西沙水域有新的發現,經過後期科學考證後,預計文化遺存總量將有所增加。南海海域目前已發現的文物遺址累計多達124處,涵蓋了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水下文物遺址,水下文物古跡豐富多彩。

  建設海上文物監管平臺

  為更好地保護西沙海域的水下文物,防止盜掘盜挖現象的發生,海南省準備在西沙海域無人區建立高科技的海上文物監管平臺。

  海南省文物局局長王亦平透露,近期,海南省文物局和相關部門聯合對西沙群島海域進行了考察和調研,為在西沙海域無人區建立海上文物監管平臺做準備。這套海上監管系統將通過GIS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衛星、視頻監控等高科技手段,逐步加強對西沙海域的監管工作。

  據介紹,預計在今年內先行出臺一套沿海監管系統,未來的海上監管平臺將在西沙永興島設立中繼站,屆時將通過衛星傳輸等技術手段將數據實時傳輸到文物、邊防等相關聯動部門,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在西沙海域對盜搶水下文物的打擊和執法力度。

  西沙海域水下文物豐富

  記者從海南省文物局了解到,西沙群島海域水下文物遺存眾多,2010年4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與海南省文物局合作,並由國家博物館&&,對西沙群島海域永樂群島諸島礁進行水下文物普查,調查了42處水下文化遺存,新發現文物遺址32處,取得了豐碩考古成果,出水了大量瓷器標本。時代包括北宋、南宋、元、明、清,序列清晰明確;窯口豐富,特徵鮮明,著名的有龍泉窯、景德鎮窯、德化窯、漳州窯。其中元代青花瓷器,器類多樣,有碗、杯、瓶、罐等;青花紋樣豐富,有鴛鴦蓮池紋、纏枝菊紋、蓮瓣紋等,線條流暢,為典型的元青花風格。這是我國水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元青花瓷器,彌足珍貴。

  此次調查發現幾處清代中晚期沉船遺址,均有大量石質建築構件,石構件的形制多樣,類別豐富,有石條、石柱、石板、拱形開孔石板、石雕、石獅子等,部分柱頭還雕有人物類石刻,極富特色。同時,還採集到“皇宋通寶”等銘文銅錢多枚。

熱詞:

  • 水下文物
  • 保護區
  • 甘泉島
  • 監管形式
  • 遺址
  • 文化遺産
  • 監管工作
  • 文化遺存
  • 西沙群島
  • 考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