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光明日報:醫事服務費不能"單兵突進"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中心-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媒體27日報道,北京市醫改辦、北京市醫管局透露,北京市將從7月1日開始在友誼醫院試點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取消掛號費和診療費,收取醫事服務費。

  備受矚目的醫藥分開,一直被認為是醫改的“命門”所在,而公立醫院15%“藥品加成”的政策更是被固化為“以藥養醫”頑疾。今年3月出臺的國務院“十二五”醫改意見明確指出,取消藥品加成政策之後,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

  從形式上看,試點醫藥分開是將藥品加成和掛號費、診療費平移至醫事服務費,實質上將對醫院運行機制産生深刻影響。取消15%的藥品加成後,醫院開藥再多也不會産生任何利潤,從而有利於規範醫療行為,根除亂開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等問題。同時,由於醫事服務費從2元到60元不等,將有效分流患者,讓專家的優勢發揮出來。

  不過,醫改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牽涉方方面面。倘若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和聯動機制,醫事服務費很可能陷入“單兵突進”的窘境,大大消弭政策善意。

  首先,“以技養醫”需要“關後門”。設置醫事服務費的初衷,就是變“以藥養醫”為“以技養醫”,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能力、技術、水平、態度,將決定醫院收益和個人收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過度醫療的逐利行為就會自動退出。由於醫事服務費是按次數收費,一些醫生會不會把一次就能看好的病分成幾次來看,或是為多看幾個病號而忽視診療質量呢?因此,醫事服務費在為“以技養醫”開前門的同時,不能忽視“關後門”,要結合單病種限價、患者滿意度測評等措施,監督醫生行為。

  其次,財政投入需要“做加法”。財政對醫院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醫改能否見效。目前,財政投入佔各醫院總收入的比重平均不足10%。財政撥款與醫院提供公共醫療服務所需的資金之間,相差懸殊。佔醫院收入大頭的藥品收入被取消後,醫事服務費顯然不能彌補資金缺口。醫藥分開不能只是簡單取消15%的藥品加成,必須依靠財政、醫保等部門政策聯動,加大財政投入,確保醫改不走樣。

  此外,藥價虛高需要“擠水分”。事實上,醫院加成並非藥價虛高的真正癥結。與高額的中間利潤相比,醫院15%的加成有時只是毛毛雨。一方面,國家發改委或各省物價局制定的藥品指導價高得離譜,成為“天花板價”,同時,藥品生産企業將政府指令降價的藥品,通過重新命名、重新包裝等手段跳出降價圈,以“創新藥品”推向市場,幾倍、幾十倍地漲價。不從藥品的定價機制和流通環節入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單就醫院加成進行小修小補,廣大患者很難真正享受醫改實惠。

熱詞:

  • 醫事
  • 服務費
  • 單兵
  • 醫改
  • 患者滿意度
  • 突進
  • 加成
  • 以技養醫
  • 關後門
  • 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