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崇明:讓“生態、發展、民生”相得益彰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9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位於崇明島東部的東灘牧場。(資料照片)

▲這是崇明島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資料照片)

  新華網上海6月26日電(記者楊金志)22支龍舟在1000米的賽道上你追我趕;來自上海全市10個文明鎮的“包粽子達人”個個大顯身手;大人孩子們一起玩過青蛇、打蜈蚣、鑽蝎子、除壁虎、跳蟾蜍的“除五毒”遊戲……

  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上海市“我們的節日──2012端午季”主題活動特地選擇在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開幕。碧水、藍天、綠地與旅遊、文化、民俗的結合,讓這裡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而這些,正是崇明“現代化生態島”建設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上海獨一無二的“綠肺”。建設一座“現代化生態島”,這是方方面面對崇明發展的高度共識。聚焦生態島建設,上海市和崇明縣正在走出一條生態保護、産業轉型和民生改善相得益彰的科學發展之路。

  “生態島建設不是單純採取限制開發來保護生態資源,也不是簡單搞植樹造林。”崇明縣委書記彭沉雷對記者説,“我們既要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又要發展符合生態島建設方向的特色旅遊、現代農業等産業;既要留足備好上海市未來發展空間,又要兼顧島上居民的就業和生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崇明的“家底兒”,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命根子”。2005年起,上海市相繼頒布《崇明三島總體規劃》《崇明生態島建設綱要》等文件,明確要把崇明島建設成為森林田園島、生態人居島、休閒度假島、綠色食品島和科技研創島。如今,崇明全縣林地總面積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0.5%,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1000-2000個,儼然一座“天然氧吧”。

  生態島建設絕不是“捧著金飯碗沒飯吃”,更不是追求片面的“原生態”,而是科學佈局符合生態島特色的産業集群。崇明縣縣長趙奇舉例説,現代農業方面,這裡建設了佔地1.6萬畝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和1600畝的全國低碳農業示範區;而在特色旅遊方面,崇明依託東灘濕地、東平森林公園、明珠湖景區等自然生態景觀,農業觀光園、“農家樂”和休閒綠道等特色旅遊項目都已形成規模。

  堅持多年的“調結構”,讓崇明的發展速度上去了,發展成本卻降了下來。“十一五”期末,全縣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5.2%。最近5年來,崇明地區生産總值和縣級財政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5.7%和17%,均高於上海全市的平均增幅。

  崇明縣居民68.8萬人,且大多是農民,生態島建設怎能“見物不見人”。為了保障民生發展,上海市明確不考核崇明的GDP增長指標。從2005年起,市財政每年向崇明縣轉移支付數十億元資金,財政補償佔全市郊區財政補償總額的1/4。“生態建設具有十分明顯的公益性、外部性、長期性和經濟性特徵,不吝投入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給予崇明的這些‘特殊政策’體現了這種遠見卓識。”彭沉雷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崇明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五年前的6310元增長到10854元,農村合作醫療年人均籌資水平從220元提高到1040元,農保養老金月人均水平從70元提高到371元。不論生態保護還是轉型發展,落腳點始終“鎖定”的是民生。

熱詞:

  • 東灘濕地
  • 沖積島
  • 生態保護
  • 生態循環
  • 生態建設
  • 家底兒
  • 天然氧吧
  • 十一五
  • 原生態
  • 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