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啟動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7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重塑古城形象 再現古色古韻

  本報訊 (記者 丁園 通訊員 楊潤德)重塑古城形象,再現古色古韻。6月26日,太原市歷史文化街區──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正式啟動,預計總投資3.8億元,項目建設期3年。明太原縣城的保護與恢復將有效帶動晉陽古城遺址周邊的復原,對於進一步發掘晉陽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晉源區政府加大了文物保護力度,晉源文廟、龍天廟、玉皇廟、秦家大院、西城門洞等一批文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復。2011年,太原市被批准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太原縣城被評為太原市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將按照“千年古城與科技時代同步、功能複合、綠色生態、有效有序”的原則,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保護歷史文化遺産,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的就業水平和生活水平,促進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旅游市場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以晉陽文化與古太原縣城建築為依託,採取多元投資、多重開發模式,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做到開發一片、成功一片、保護一片。整個縣城將通過保護開發建設打造成為集休閒觀賞、民俗風情、游客參與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的 “古晉陽曆史文化旅游區”。

  2012年,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將圍繞修復古太原縣城墻、街道以及一些主要古建築和古縣城基礎設施展開,重點項目包括:東門、鼓樓、魁星閣、金牛湖四項復建工程;東大街、北大街、北後街、東橫街、北門、東門周邊環境六項綜合整治工程;歷史民居、北門、西門、南門保護四項修繕工程;財神廟、窯神廟、天主教堂、玉皇廟、隆恩寺、關帝廟六項文物保護修復工程。

  作為太原市今年的重點項目工程,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項目建設指揮部已組織晉陽民間文化研究人員對明太原縣城的歷史文化進行搶救性發掘研究,並聘請古建專家和科技專家作為項目顧問,負責整體工程的設計、施工、技術、科技運用等方面的指導、監督,明太原縣城保護建設項目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截至目前,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德國意廈設計公司工程設計方案已完成評審;縣城內涉及重要修繕地點的拆遷摸底工作已經完成,部分院落開始進行拆遷修繕,現有的部分居民、企事業單位、學校隨後將陸續搬遷出古城。

  背景鏈結

  明太原縣城創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縣城,其範圍北起北城墻,南至龍天廟,西起西城墻,東至縣城東門,總面積118公頃,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縣城猶如一隻頭北尾南的鳳凰──縣城東西寬約1公里,為鳳凰雙翅;南北長約0.75公里,為鳳凰身軀;北門甕城門洞面東,喻“丹鳳朝陽”;南城門延伸到城門洞外,直指南方,猶如鳳尾。四條大街交匯於十字中心,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徵鳳凰的腹部,由此被世人譽為“鳳凰城”。

  明太原縣城擁有鮮活的歷史人文傳統,完整獨立的縣城空間結構,是晉陽文化的重要遺存。城內基本結構未變,大街小巷仍是600年前的舊時風貌,保留下來的廟宇、民居仍佔舊城古建的一半以上。城內眾多的歷史街巷、建築遺跡和特色民俗,均為明時期太原歷史文化的傑出代表,見證了宋、明之際龍城太原的歷史變遷。

熱詞:

  • 縣城
  • 洪武八年
  • 鳳凰城
  • 城墻
  • 工程項目
  • 民居
  • 古韻
  • 城門洞
  • 歷史文化街區
  • 文物保護
  • 搜索更多縣城 洪武八年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