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央企成了"掠奪性用工"重災區?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實施4年半的《勞動合同法》本週將迎來首次修正案草案的審議。此次修正案的核心話題是規範勞務派遣,保證同工同酬。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員工同工不同酬,得不到正常工資增長及晉陞機會,大型企業和央企已成為這種現象重災區。(6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但是許多單位的勞務派遣人員既不“臨時”,也不“輔助”、更非“替代”,卻“被勞務派遣”。與體制內的正式工相比,勞務派遣工猶如“二等公民”。在同一單位上班,同一崗位工作,一樣的工作時間,一樣的技術水平,然而因為身份的不同,同崗不同酬、同技不同酬、同績不同酬,而且只要是“體制內”,即使績效技能遠不及“體制外”的派遣工,其薪酬和福利也非後者能望其項背。坊間對此有形象的説法:命運決定收入高低。我們搬掉了大鍋飯,強調了按勞分配,但是到頭來卻出現了“體制內”、“體制外”的少勞也多得、多勞不多得,這能説是正常的嗎?

  近年來,勞務派遣工隊伍迅速膨脹,呈現無序化擴大的趨勢,幾乎遍佈各行各業。而尤讓人難以釋懷的是,央企竟然又成為這種“掠奪性用工”的重災區。有財富沒責任,有資本沒道德,有地位沒良知,不可能成為一種全面而健康的社會力量。企業的社會責任今天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企業優劣的標準。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怎樣處理好自身與社會的關係,怎樣平衡效益與環境,怎樣轉移經濟利潤和增加就業崗位,怎樣在納稅之外做公益事情,企業可以而且也應該找到平衡點。央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事實卻是南轅北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過2/3的員工都屬於勞務派遣。在這些利用同工不同酬獲取非法利潤的央企身上,我們看到了社會責任嗎?

  央企成為“掠奪性用工”重災區,直接的原因是其沒有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公民”,仍是一個矮子。根本的原因則是缺乏配套的法規,監管不力。指望這些央企幡然醒悟,只怕是緣木求魚。真正靠得住的,是有形之手的出手。出路在於改革,解決“雙軌制”也不例外。改變“雙軌制”的狀況需要重新洗牌,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也應“碎步漸走”。比如在現階段,至少應明確規定用工單位不把勞務派遣工與勞動合同制員工混崗工作,而採取不同用工制度、不同崗位、不同薪酬。對於無法調崗的“體制外”,就應做到與同工同酬,在“老人老辦法”的基礎上實行“新人新辦法”,在新員工中逐步統一薪酬制度和薪酬待遇,用制度給全體勞動者創造一個公平、體面、有尊嚴的勞動就業環境。

熱詞:

  • 央企
  • 勞務派遣
  • 勞動合同法
  • 雙軌制
  • 用工單位
  • 體制外
  • 企業公民
  • 體制內
  • 輔助
  •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