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酒交所頻出 炒酒風欲來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上海6月25日電 通過建設交易平臺,減少中間渠道,促使國內酒價透明化,本是緩解市場亂象的一種選擇。然而,近年來國內各類酒類“交易所”“交易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白酒、黃酒、葡萄酒無不覆蓋。

  市場人士認為,設立交易場所有助於現貨集散,降低流通成本能讓消費者獲益。然而作為傳統飲品的酒類,過分強調投資品定位,甚至轉化為“金融品”,其中的産品虛擬化等風險不言而喻。

  2011年前後,就有香港、天津、四川等地近10家交易場所上線。今年5月,國內第二家白酒交易所在貴州獲批成立。ST中葡也發佈公告,宣佈入股北京國際葡萄酒交易所。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開業酒類交易場所達10余家,待開業的仍能排出一長串“時間表”。不少交易場所堪稱“志向遠大”:旨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葡萄酒交易中心的就有數家;一些白酒交易場所更以“千億級”作為發展目標。

  業內人士認為,酒類集散中心建設有利於平衡供需,但及時規範運作非常必要。國內白酒專家鐵犁指出,國際上 “一個市場”是普遍情況。“經歷淘汰後,國內最終會形成幾家受公認的交易中心。”

  除了需重視投資效率,交易場所更應警惕風險。隨著酒市大起大落,不少“紙白酒”“紙紅酒”已與現貨報價背離,交割價高於廠家指導價或零售均價──一些酒交所顯然未實現優化渠道的初衷。

  前瞻産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劉吉偉認為,中間商本應發揮價格溝通作用,促進資源配置以穩定價格,但一些交易場所的註冊資本來源、産品虛擬化及第三方監管仍受到市場質疑,也帶來監管上的困難。比如,“像炒股一樣炒酒”的呼聲可能形成高端高價氛圍,助推價格波動。

  龐大的消費總量,“媲美”房價的漲幅……酒類交易從來不乏資本的身影。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認為,交易場所能夠滿足流通、投資和衝抵風險等需求,但金融化産品不應完全淪為投機,否則建立酒交所將脫離消費意義。

熱詞:

  • 交所
  • 交易中心
  • 交易所
  • 交易場所
  • 時間表
  • 金融品
  • 千億級
  • 漲幅
  • 均價
  • 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