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十五載兩地教育情──訪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徐揚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香港6月25日電(記者 張天國)15年前,他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一定要趕在香港回歸前回到祖國任教;15年後,他成為院士、副校長,但心中“為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的信條始終未變。

  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徐揚生,近日,記者走近了這位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分享他奮鬥的艱辛與喜悅,也傾聽他對教育事業始終如一的情懷。

  見證回歸時刻

  上世紀五十年代,徐揚生出生在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青少年時期正趕上“文革”,但動蕩的年代阻止不了少年徐揚生對知識的渴望,“小夥伴們手中爭相傳閱的一本《科學畫報》傳到我手中時通常已沒了封面和封底。”徐揚生回憶説,高中畢業後,他下鄉插隊,種田、造橋、教書,當知青的歲月是清貧和艱苦的。

  1977年恢復高考那一年,徐揚生聽説可以考大學了,就馬上和夥伴們報了名。“當時覺得只要能讀書,不管去哪所大學都是好的。”

  一個月後,他的名字出現在紹興百貨大樓門前的紅榜上,徐揚生被自己的第一志願──浙江大學錄取。

  “拿錄取通知書那天回到村子天色已晚,小小的房間裏坐滿了人,大家都知道我馬上要離開村莊,每人手上都拿著禮物,一雙布鞋、一個枕套、剛摘的毛豆和茄子,這是我至今最難忘的。”説到這裡,徐揚生充滿感慨,“艱苦的生活可以磨煉人的意志,也讓人收穫真摯的感情。”

  七年後,碩士畢業的徐揚生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任教並從事機器人研究直到1997年。

  1997年1月,在朋友們的不解和惋惜中,徐揚生趕在香港回歸前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當時的決定受到身邊很多朋友的反對,認為不可思議。”

  “我就是要親眼見證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這個機會一輩子難得。”談及當初毅然回到香港的原因,徐揚生給出了答案,語氣依然堅定。

  在他看來,香港的多元文化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是中國人,身體裏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和文化,同時我又熟悉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科學技術,在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工作,並且能為國家作出貢獻,是很有意義的。”徐揚生説。

  回歸當天,大雨滂沱,徐揚生依然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車走不了,我們就步行,全身都濕透了。”

  “香港現在是中國人的香港了,一定要把中國人的香港建設得更好。”回歸的震撼場面堅定了徐揚生在香港發展的決心。

  15年來,徐揚生親歷著香港的發展變遷,也感受著香港與祖國的日益親密,從體育比賽中的國歌嘹亮到汶川大地震中香港義工的默默奉獻。

  “那是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啊!”徐揚生説。

熱詞:

  • 徐揚生
  • 副校長
  • 教育事業
  • 香港中文大學
  • 文革
  • 科學畫報
  • 第一志願
  • 香港回歸
  • 種田
  • 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