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未來3至5年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0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汕頭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4日成功衝擊7000米下潛深度,再次創造歷史。記者第一時間專訪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

  “蛟龍”號具備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記者:“蛟龍”衝擊7000米成功,作為海洋局局長您現在心情怎樣?

  劉賜貴:我非常喜悅、激動和自豪。喜悅的是“蛟龍”號海試隊經受住了考驗,出色地完成了7000米級海試的預定下潛任務;激動的是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取得長足進步,我國進軍深海大洋的能力顯著提升,培養和鍛鍊了一支技術過硬、能打硬仗的載人深潛隊伍;自豪的是中國人“下五洋捉鱉”的夙願終得實現,我國在由海洋大國轉變為海洋強國的征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記者:“蛟龍”號成功下潛至7000米深度有何意義?您如何評價這次海試?

  劉賜貴:下潛至7000米標誌著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標誌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也標誌著我國深海潛水器成為海洋科學考察的前沿與制高點之一,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技術力量。對於促進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裝備製造業發展,提升我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的能力,推動我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促進人類和平利用海洋將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海試過程中,面對複雜多變的海上試驗環境,中國載人深潛隊伍克服了種種困難,得到了磨煉和經驗積累,具備了科學決策、正確應對、得力實施的深海工作能力。這支隊伍將成為我國未來深海技術發展的中堅力量。

  同時,海試團隊踐行了“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展示了當代中國海洋工作者的廣闊胸懷和時代意識,體現了中國海洋科技向深海大洋領域邁進征程上的新特徵,是新時期中國海洋事業的寶貴精神財富,也為“蛟龍”號後期應用奠定了基礎。

  將在印度洋、太平洋開展試驗性應用調查

  記者:“蛟龍”號未來有哪些新使命?我國載人深潛事業未來還有哪些規劃?

  劉賜貴:隨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試驗,將轉向業務化運行,實現其業務化共享使用等問題將逐步提上日程。

  我們將在未來3至5年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一方面儘快滿足國內科技界對“蛟龍”號的急切需求,儘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龍”號的業務化運行能力,培養出一支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應用隊伍,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國開放的應用機制。

  針對目前國際海底區域活動的需要,並根據蛟龍號的實際技術狀態,我們計劃在西南印度洋、太平洋等重點關注區域開展試驗性應用的調查計劃。

  一套開放的、共享的運行機制是提高“蛟龍”號使用效率、擴大“蛟龍”號影響力、促進深海高技術裝備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考慮海洋不同方面的需求,“蛟龍”號將有可能開發一系列深潛産品,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為日常業務化運行提供制度保障

  新華社記者余曉潔、吳晶晶

  (據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熱詞:

  • 蛟龍
  • 載人潛水器
  • 應用調查
  • 業務化
  • 海洋科學考察
  • 海上試驗
  • 深海潛水器
  • 保護海洋
  • 和平利用
  • 技術狀態